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量善恶的标准是结果一辩稿

衡量善恶的标准是结果一辩稿

一辩稿衡量善恶的标准是结果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陈词,然而其中疏漏请容我指出。

第一您主客不分,未能准确理解标准的含义,第二·····
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曾说,标准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标准是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的。

而动机是指希望得到预期结果而做某事的想法,具有或然性即不确定性。

我们说一件事情有结果,就是客观事实,所以说结果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

它符合成为标准的条件,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一个人拥有善心,就一定能做善事么?能否做成善事,比起他的善心,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和合适的行为。

近期棍棒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家长们的动机难道是邪恶的么?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为什么他们最终对孩子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为他们行为不合适,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和理解力作为基石。

衡量一件事的好坏善恶,就事论事,看的是它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这恰恰是结果。

就像刚才提到的问题,动机再善意,也说明不了问题。

用动机衡量善恶相较结果而言有着致命的弊端
首先,凭动机来衡量善恶,是不全面且没有可操作性的。

在现实生活中,行动者的动机只有他自己知道,更何况,现实中很多事情是没有动机的,比如酒驾肇事。

司机并没有想撞人的动机啊,怎么能用不存在的动机来衡量肇事的善恶呢。

而结果由行为产生,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用结果才具有可操作性,能更全面的来衡量善恶。

其次,动机是发生事件的前提,而结果是事件的完成态。

所以动机具有内隐性,用结果衡量善恶更加直观容易。

结果摆在眼前谁也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说,一个人做某某某事情,动机如何如何,实际上是参照了这个事件的结果剖析的,从结果衍生出来的推测,并且,这终究是个推测,或许他很贴近,但依然不是客观事实,不够准确。

而标准恰恰需要客观事实,需要准确性啊。

发生了的结果充分反映了事件的宏观形态,是善是恶,也就一目了然。

再者,在价值层面,用结果评判善恶具有可倡导性。

我方今天真诚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怀抱着好的动机来做事,但是动机却往往被行动者用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

请各位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是不是在失败的时候经常说“我本意不是这样的”来为自己找借口呢?我们是不是渐渐的在这种借口中,不愿意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呢?我们今天说要用结果来衡量善恶,正如美国西点军校校训“no excuses”,就是呼吁每个人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以上综合考虑,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