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辩小结
首先对方辩友刚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就是行为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动机是主观意思,实际上对方是在偷换概念,你的逻辑是在行为事件中客观存在是主体,而主观意识只是客体,这个大前提是没有错的,你方又论证动机是主观意识,效果是客观存在,这个小前提也是没有错的,所以,您方得出效果是主体,动机是客体。
但是这就好比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是人,而我是人,所以,能得出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对方辩友错就错在不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比较,我们要比较的是行为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那么,按对方逻辑在这个环境下的主观事实有两个,一个是行为本身,一个是效果,是不是说明这个时候就出现两个主体了呢?
其次,您方又提出一个这样的概念,动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我们无从知晓,所以它具有不确定性。
那好举个例子,我拿起瓶子喝水,按对方逻辑他觉得我们推不出我喝水的动机是纯粹口渴还是为了缓解紧张情绪。
那我们就用对方逻辑去推,我们可以看到,喝水是个行为,但是谁能确定在喝了水后,它的效果究竟是消除了我的口渴还是缓解了我的紧张?显然这是推不出效果来的啊,还请您告诉我们如何用您方逻辑得出您方的结论。
上述问题希望对方辩友接下来能够正面回答我们。
首先,我们今天的辩题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动机还是效果,所以,我们今天比较动机与效果,必然是两者都具备了的条件下才具有可比性。
而对方辩友似乎一直以来都忽视了我们这个大前提啊。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辩题实际是一个非A既B的问题。
如果按您方思路,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也就说,我们评判行为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行为发生的前提,看效果可以搞定一切。
如果成立,那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是也应该判定为恶,还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清楚。
其次,您方举了很多出于善的动机却出现了坏的效果的例子。
乍一看,确实好像佐证您方观点,其实只是在混淆视听。
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证您方的错误性与我方正确性,1,在于您方把坏的结果完全等同于恶,那我出于善的动机想帮老师擦黑板,却不小心弄坏了它,效果是坏的,按照你方逻辑完全可以证明我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恶行啊,实际上能么? ,2,在于您方忽视了一个动机前提,什么是动机前提,举个例子,抢劫和通过劳动赚钱的动机都是为了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是善。
可是请对方辩友注意,抢劫这个行为本身是恶的,行为人产生治病救人动机的前提是他应当知道并且知道抢劫是恶的,在动机前提是恶的条件下,您又能怎么主观臆断其动机是善的呢,这个明显是动机不纯正啊。
再者,从您方所列举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获取一个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动机都是尚不明确的,不能确定,所以我们以动机为标准,评判行为善恶是错误的。
但实际上,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评判错误,是因为我们对动机产生了认识错误,而不是动机自身的问题。
就好比对方刚才举得那些例子,按您方逻辑,既然动机是无法确定,那您又是怎么能确定两个行为动机是相同或者不同呢,这不是犯了自相矛
盾的错误么。
实际某些动机之所以会被认识错误,只是暂时被认识错误,因为认识动机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因认识动机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就不去探索真实动机嘛
并且,动机是确定的这一观点其实辩题早就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今天讨论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的前提必须是两者都是确定的才有比较的意义,不然请您方告诉我们怎么以一个不确定的前提推导一个确定的标准。
您方观点是用效果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有多么多么好,有多么多么正确,那好,我也来帮您方论证一下您方的正确性有多大。
药用的好可以救人,用的不好也可以害人,甲企图用毒药杀害乙,但是阴差阳错下却造成以毒攻毒的效果,乙不但没死,反而身体强健,按照对方论点,效果真真的是好啊,所以您方要告诉我们甲的行为是善的?显然,你方论点是不成立的,正如一个错误的前提如何推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动机具有不确定性,现在让我方告诉你,我们如何能确定动机,就说我们在比较故意还是过失杀人的时候,动机不同,作案工具也是不同的,杀人犯杀人会选择拿着扫把去杀人么,同样,动机不同,其行为体现也是不同啊,杀人犯会选择伤害被害人要害部位还是说,我戳你手指,让你流血流尽而死呢。
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动机是可以完全可以被确定的么?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我方观点,
请问是否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根据效果判断行为善恶呢?
是,
那我们都知道砒霜是毒药,错把面粉当砒霜用于害人,效果是没有人员伤亡,请对方用您方观点评判一下他的善恶,
不是,感谢您方支持我方观点,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一个非A既B的问题,所以您是想告诉我们效果并不能作为评判标准么,因为它正如您所说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适用。
动机是不是是效果发生的前提?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动机是种子,效果是果子,那请您论证,善花是如何开出恶果的?
哎,您方逻辑很强大啊,这就好比白人父母,通过自己的基因生出黑人小孩来了啊。
您也知道善花开不出恶果,那您方的动机是恶,行为是善的状况又是怎么得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