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4]《园林建筑设计与构造》
1-50题选择、判断题可以多次提交后显示答案,再进行选择提交。
51、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52、容积率是指一个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53、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54、建筑层高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55、纵横墙承重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组成
56、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
(1)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
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
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
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50)(26o~33o)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2)非刚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
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1)刚性基础的特点: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形民用建筑。
刚性角: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2)柔性基础的特点: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大放角:砖基础的逐步放阶形式称为大放角。
作用:增加基础底面的宽度,使上部荷载能均匀的传到地基上。
57、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A、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
B、扩大模数: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⑵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
C、分模数: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
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D、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58、建筑物平行双跑楼梯数据设计的对象有哪些?简述其计算过程。
答:建筑物平行双跑楼梯数据设计的对象包括踏步尺度(踏步数、踏步宽度、踏步高度)、梯段尺度(梯段长度、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梯井宽度等。
简述其计算过程:
(1)根据层高H和初选步高h确定每层踏步数N。
N=H/h。
为了减少构件规格,一般应尽量采用等跑梯段,因此,N宜为偶数。
如所求出的N为奇数或非整数,可反过来调整步高h。
(2)根据步数N和初选步宽b决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L=(0.5N-1)b。
(3)确定是否设梯井。
如楼梯间宽度较富裕,可在两梯段之间设梯井。
供少年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不应大于200mm,以利安全。
(4)根据楼梯间开间净度A和井宽C确定梯段宽度a,a=(A-C)/2。
同时检验其通过能力是否满足紧急疏散时人流股数要求,如不满足,则应对梯井宽C或楼梯间开间净度A进行调整。
(5)根据初选中间平台宽D1(D1>=a)和楼层平台宽D2(D2>a)以及楼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
D1+D2+L<=B(当小于B 时,可相应增大D2值)。
如不能满足,可对L值进行调整(即调整b值)。
必要时,则需调整B值。
在B值一定的情况下,如尺寸有富裕,一般可加宽b值以减缓坡度或加宽D2值以利于楼层平台分配人流。
59、什么叫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1)无组织排水
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
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相邻屋面高差小于4m;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较高的建筑。
无组织排水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雨水直接从檐口流泻至地面,外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浸蚀,降低了外墙的坚固耐久性从檐口滴落的雨水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等等。
当建筑物较高,降雨量较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
(2)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是指雨水经由天沟、雨水管等排水装置被引导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
其优缺点与无组织排水正好相反,由于优点较多,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
确定屋顶的排水方式时,应根据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质量的等级,使用性质,屋顶面积大小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一般可按下述原则进行选择:
(1)高度较低的简单的建筑,为了控制造价,宜优先选用无组织排水。
(2)积灰多的屋面应采用无组织排水,如铸工车间、炼钢车间等工业厂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散发大量粉尘积于屋面,下雨时被冲进天沟造成管道堵塞,故这类屋面不宜采用有组织排水。
60、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有哪几种处理方式?
平面组合就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房间组合起来。
常见组合形式如下:
1、走道式组合
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
根据房间与走道布置关系不同,走道式又可分为内走道与外走道两种。
2、套间式组合
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的序列组织空间。
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不再通过走道联系。
其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房间之间联系方便,但各房间使用不灵活,相互干扰大。
分为:串联式、放射式等。
3、大厅式组合
大厅式组合是在人流集中、厅内具有一定活动特点并需要较大空间里时形成的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常以一个面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有一定的视听等使用特点的大厅为主,辅以其它的辅助房间。
4、单元式组合
单元式组合是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称为单元。
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重复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单元式组合。
5、庭院式
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大小空间的一种布局方法。
在传统园林建筑中被广泛地运用,在民居中也有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