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 (1)
答:
1. 材料一的对外战略意图是什么? (全球扩张战略) 2.材料二有了怎样的变化? (对外政策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3.材料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他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经济增长趋缓;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从越南撤军;与中国关系 正常化.)
4.材料三为什么又要担当起领导责任?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实力增强.)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 义,对新中国的发 展壮大感到恐惧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 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 同中国改善 成边境冲突 关系 原因:对外扩张 原因:全面 收缩
三、美苏争霸的特点、影响
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1、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2、互相牵制,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5.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 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 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苏 苏联 军费开支扩大 攻 势 经济增长缓慢 美 美国 陷入越战泥潭 守 欧洲 势
经济发展迅速
军事力量微 略超过美国
美强苏弱
苏
美国对苏采取强硬 政策,苏联转向全 面收缩
苏联改善与中国的 关系;美中关系时 好时坏
苏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思考题: 试述在美苏争霸 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 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 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 因。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
代初 60年代中期—70年 代末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 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 整 80年代 与中国关系 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 有放弃霸权 主义政策
材料一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他现在宣布,不论什么 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 关.”(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 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 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 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 的什么战略意图? 2、赫鲁晓夫依据的是什么呢?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
意图: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 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 依据: 一方面: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
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连连受挫。另一方 面:苏联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力大增。
按苏联的统计数字。以1960年与1950年相比,苏 联的国民收入从1950年占美国的31%,变为1960年的 占美国的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
1、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2、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斯大林 时 期
赫鲁晓夫 时 期
对内 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Βιβλιοθήκη 对外 巩固东欧阵地 ,抵制美国扩张
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美
60年代中70年代末
美
世界的基本策略
美
苏联处于 攻势,美国 转攻为守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 苏联在欧洲搞“缓和” 系正常化;苏联进 战略,积极在亚非扩 一步对中国进行军 张。美国从战略进攻 事威胁,以致酿成 转为战略防御 (原因) 边境武装冲突
苏
80 年代
在亚非
大肆扩张
军事实力 相对下降
在亚太
战略收缩
两军对峙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
美 国
苏 联
强 星球大战计划 硬 裁减军备 苏 全面收缩 收 缩
里根主义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阶段 50年代中期 基本态势 对外战略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60 年代末 既有缓和 苏联提出一套争取同 50 年代中美国平起平坐,实现 60年代初 又有紧张 苏美合作,共同主宰 对华政策 20 世纪8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初期国际政治 格局发生了怎样的 重大变化?
两级格局1955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50年代后期
对峙 争 霸 开 始
资 本 主 义 阵 营
苏联
美国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 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 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 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 平静下来。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氢弹爆炸成功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签定奥地利和约
缓和
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事件
Russia America
洲际导弹数量
1968年 美1054枚 苏858枚
1978年 美1054枚
苏1400枚
问题: 1. 材料一的对外战略意图是什么? 2. 材料二有了怎样的变化?
• 材料三 •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 国疆域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 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 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里 根) • 3.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他采取哪些 相应措施? • 4.材料三为什么又要担当起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