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水泵(bènɡ)发髻(jì)付梓(zǐ)沁(qìnɡ)人心脾B . 孱(chán)弱繁冗(rǒnɡ)引擎(qínɡ)结(jié)结巴巴C . 累(léi)赘鬈(quán)曲簇(cù)新撇(piē)不开D . 诧(chà)异摒(bìnɡ)弃脑髓(suí)攥(zuàn)着钱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 .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D .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 .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 . 像往年一样,今年3月5日,龙泉一中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

很多志愿者表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而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D .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宰”一般人都知道,其义为屠杀牲畜、家禽。

那么“宰相”怎么会用这个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呢?。

,。

,。

①早期原始祭典中的主祭权集中体现于主宰权②由于这种仪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宗教意义③因此,在我国原始社会更高发展阶段出现的许多重要官职的名称,便均以“宰”字有关,如“太宰”、“少宰”等④原来,杀牲祭神这种仪式,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⑤也就是在仪式中主持杀牲、割牲和分肉⑥所以,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往往同时又是这个部落最高祭典中的主祭者A . ②③④①⑤⑥B . ④①②⑤⑥③C . ④②⑥①⑤③D . ①②⑥④⑤③二、名句默写 (共1题;共6分)5. (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诗人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2)《蜀道难》中诗人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3)《劝学》中用“蚓”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 ,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三、诗词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卧病许浑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

②朝天:上朝。

③越山:越地之山。

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1)简要赏析颔联中“空”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2017·溧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李翱书[1]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注】[1]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

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

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酌时人待我之情酌:考虑B . 子之责我诚是也是:这样C . 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病:担忧D . 履之而后难耳履:践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 . 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让他当时感到羞愧的过往如今想来更是令他痛定思痛。

C . 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一个人是很难让自己不受玷污而得到一个乐于接受的位置的。

D . 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②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4)韩愈在给李翱的回信中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 (共2题;共16分)8. (6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

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

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A . 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 .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 .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 .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 .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 .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 .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