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万有引力与宇宙(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高一万有引力与宇宙(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同一位置受力相同,因此加速度相同,C错误;
D.根据
解得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运动速度越小,因此
又
因此
D正确。
故选ABD。
4.2020年5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文表示,我国正按计划推进火星探测工程,瞄准今年7月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假设探测器贴近火星地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绕行周期为T,已知火星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以估算( )
C.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D.在轨道Ⅱ上从P到Q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轨道Ⅰ上的P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所以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故A正确;
B.在两个轨道上在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等于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故B错误;
一、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B、C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v,物体A和卫星B、C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运动周期大小分别为TA、TB、TC,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故选BCE。
6.我国探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探测器从地面发射后奔向月球,在P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为轨道Ⅱ上的近月点。下列关于“嫦娥三号”的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
TA=TC>TB
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B、C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解得
也就是说,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有 ,又因为A、C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所以有 ,又因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故有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
vA<vC<vB<v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A.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
B.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的速度
C.卫星在轨道2上时处于超重状态
D.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需点火加速进入轨道2,所以卫星在轨道2上的机械能大于轨道1上运动时的机械能,A错误;
A.火星质量B.探测器质量
C.火星第一宇宙速度D.火星平均密度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与航天,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进行分析。
【详解】
A.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求出火星的质量
故A正确;
B.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求出探测器的质量,故B错误;
C.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贴着火星表面运行的环绕速度即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即有
AD.在轨道I上运行时
而变轨后在轨道II上通过P点后,将做近心运动,因此
则有
从轨道I变轨到轨道II应减速运动;而在轨道II上通过Q点后将做离心运动,因此
而在轨道III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则有
从轨道II变轨到轨道III同样也减速,A正确;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恒量
由于轨道II的半长轴小于轨道I的半径,因此在轨道II上的运动周期小于在轨道I上运动的周期T,B正确;
点睛:万有引力的应用问题一般由重力加速度求得中心天体质量,或由中心天体质量、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中两个已知量,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其他物理量.
9.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该卫星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1运行,近地点为Q,远地点为P。当卫星经过P点时点火加速,使卫星由椭圆轨道1转移到地球同步轨道2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通过椭圆轨道进入轨道2时应减速
B.卫星在两圆轨道运行时的角速度大小之比 =125∶27
C.卫星在1轨道运行时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不变
D.卫星在两圆轨道运行时的动能之比Ek1∶Ek2=9∶25
F.若发动机“喷气”方向与地球上该点的自转线速度方向相反,则地球赤道地面的人可能会“飘”起来
G.在M=Iβ与F=ma的类比中,力矩M对应的物理量是m,其物理意义是反映改变地球绕地轴转动情况的难易程度
H.β的单位应为rad/s
I.β-t图象中曲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的绝对值等于角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
J.地球自转刹车过程中,赤道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逐渐变大
K.若停止自转后,地球仍为均匀球体,则赤道处附近与极地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没有差异
【答案】AFIJK
【解析】
【分析】
【详解】
A.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平动中的质量m相对应,表征刚体转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故在本题中的物理意义是反映改变地球绕地轴转动情况的难易程度,故A正确;
BJ.地球自转刹车过程中,万有引力提供赤道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
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面对太阳快速老化膨胀的灾难,人类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这首先需要使自转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地球停止自转,再将地球推移出太阳系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为了使地球停止自转,设想的方案就是在地球赤道上均匀地安装N台“喷气”发动机,如图所示(N较大,图中只画出了4个)。假设每台发动机均能沿赤道的切线方向提供大小恒为F的推力,该推力可阻碍地球的自转。已知描述地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与描述质点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F=ma具有相似性,为M=Iβ,其中M为外力的总力矩,即外力与对应力臂乘积的总和,其值为NFR;I为地球相对地轴的转动惯量;β为单位时间内地球的角速度的改变量。将地球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A=TC<TBB.TA=TC>TB
C.vA<vC<vB<vD.vA<vB<vC<v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C是地球同步卫星,故有 ,又由于B、C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解得
即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由于C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则 ,联立上式,可得
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这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发射速度如果等于7.9km/s,卫星只能贴近地球表面飞行,要想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发射速度应大于7.9km/s,故C正确;
D.在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受到月球的引力,从P到Q的过程中,引力做正功,动能越来越大,速率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AC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所以有: , B正确,A错误;
C、D、由 ,整理得: ,与原来相同,C正确;D错误;
故选BC.
3.如图所示为科学家模拟水星探测器进入水星表面绕行轨道的过程示意图,假设水星的半径为R,探测器在距离水星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I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在到达轨道的P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到达轨道II的“近水星点”Q时,再次变轨进入近水星轨道Ⅲ绕水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实施对水星探测的任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快
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答案】BCE
【解析】
【分析】
【详解】
A.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所受力为恒力,不满足F=-kx,固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A错误;
B.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满足F=-kx,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B正确;
A.在M=Iβ与F=ma的类比中,与质量m对应的物理量是转动惯量I,其物理意义是反映改变地球绕地轴转动情况的难易程度
B.地球自转刹车过程中,赤道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逐渐变小
C.地球停止自转后,赤道附近比两极点附,两极点的重力加速度逐渐变大
E.这些行星发动机同时开始工作,使地球停止自转所需要的时间为
故EH错误,I正确;
F.若发动机“喷气”方向与地球上该点的自转线速度方向相反,则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变大,则人跟地球一起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变大,当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人会飘起来,故F正确;
G.在M=Iβ与F=ma的类比中,力矩M对应的物理量是F,表征外力对刚体的转动效果,故G错误;
故选AFIJK。
A.水星探测器在P、Q两点变轨的过程中速度均减小
B.水星探测器在轨道II上运行的周期小于T
C.水星探测器在轨道I和轨道II上稳定运行经过P时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D.若水星探测器在轨道II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P,在轨道Ⅲ上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3,则有v3>vP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求得
故C正确;
D.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故D正确。
故选AC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
B.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
C.在同一栋高楼,将一在底层走时准确的摆钟移至高层后,摆钟显示的时间变慢
C.卫星在Ⅰ轨道的加速度大小为a0,卫星在Ⅱ轨道A点加速度大小为aA,则a0<aA
D.若OA=0.5R,则卫星在B点的速率vB>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圆轨道可看成长半轴、短半轴都为R的椭圆,故a=R,即椭圆轨道的长轴长度为2R,故A正确;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可得: ,故v= ,那么,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设卫星以OB为半径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那么,v'<v0;又有卫星Ⅱ在B点做向心运动,故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所以,vB<v'<v0,故B正确;卫星运动过程只受万有引力作用,故有: ,所以加速度 ;又有OA<R,所以,a0<aA,故C正确;若OA=0.5R,则OB=1.5R,那么,v′= ,所以,vB< ,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