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初一语文期末测试题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选出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1分)A 、纤维 xi ān 奢侈 chǐ迸溅 bèng 忍俊不禁 j ìn....B 、薄暮 bó和煦 xù怪癖 pǐ相儒以沫 rú...C、霎时 shà篝火 gōu 模糊 mō单枪匹马 pǐ....D、颀长 qí火焰 yàn 丛莽 mǎng 躁动不安 zào....2、对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 分 )A 、怪癖(癖好)甘霖(使人满意的)相濡以沫(哺喂)...B 、热忱(真实的情意)鄙薄(轻视)见异思迁(转变)...C、诸君(对人的尊称)熹微(稍微)取义成仁(成全)...D、渔火(捕鱼)欢畅(畅快)不计其数(记住)...3、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加点的词使用得不恰当,请你将这个词划掉,在这句后边的括号里写出一个恰当的词。
(1分)A 、皱纹多了,头发白了,可儿时的快乐总是朦胧..的留在记忆里。
()B 、优越的生活条件,有时能成为一些人前进的羁绊..。
()C、祖父很高兴,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
()D 、同学们派遣他当语文科代表,每天取送作业。
..4、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出暴雨来临前的天气变化现象。
(至少写出三种)(1分)5、请你写出下面两篇文章的作者,并从本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分)(1)《社戏》作者,你喜欢的人物(2)《小橘灯》作者,你喜欢的人物(3)鲁迅的散文集是小说集是(4)笛福的代表作是。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6、修改标点。
(在原文上改)(1)前面走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
(2)多美啊!江南的春天。
(3)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4)“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7、、按要求填词。
(1)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
介词(2)在秋天的晚上,确实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
副词能愿动词、”,代词,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理由。
二、文言文诵读默写及大意理解(8分)8、从下面四个句子中,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停顿用斜线表示)()(1分)A 、芳草 /鲜美,落英 /缤纷B 、遥闻 /深巷中犬吠C、苔痕 /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D、可远观 /而不 /可亵玩焉9、按原文填空:(2分)A 、问渠哪得清如许,。
B 、商女不知亡国恨,。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A、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B、怀旧空闻吟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吏乎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1、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小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惠:虽:苦:(2) 根据本段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应:)(1 分 )A 、河曲叟的笑是嘲讽的笑,也是自作聪明的笑。
B、“其如土石何”这句话是给愚公提出了一个具体问题:土和石头怎么办呢?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意思是: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一句,说明愚公对搬走大山信心十足。
(3)你认为“愚公”和“智叟”二人谁最聪明,请简单说明理由。
三、阅读分析(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已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和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段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____________。
并写出起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概括的语言回答,这一自然段中“这一条路线”是指提出的什么路线?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论述了白求恩同志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头两句写了哪些内容?这几句去掉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十多岁” “不远万里”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海轮上海轮在大西洋上颠簸前进,旅客都进舱休息了,独有一位旅客总是不知疲倦地在甲板上忙来忙去,一会儿远跳,一会儿俯瞰,一会儿凝神思索,一会儿又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有个水手过来说:“富兰克林先生,您在欣赏海景吗?”“欣赏海景?不!”富兰克林随后又解释似地说:“也算欣赏海景吧。
”“怎么‘也算’呢?”水手奇怪了。
“啊啊,我是在思索海湾暖流对陆地气候的影响。
”富兰克林把手搭在水手的肩上,说:“你能协助我测量一下海流的速度和温度吗?”“愿意效劳。
”水手高兴地答应了。
水手协助富兰克林工作时,他不理解富兰克林为什么在航行空隙里也要干些事情,富兰克林说:“时间不可空过。
”他转头望着水手,说:“你热爱生命吗?”当他见水手点了头,又继续说:“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啊。
”水手恍然大悟,说:“所以您在航行的空隙里也要抓紧研究了。
“哈哈哈。
”富兰克林愉快地笑了。
“电,捕捉到了!”雷电会打死人。
可是,世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不但不怕被雷电打死,而且要把雷电抓住。
这个人,就是美国的富兰克林。
1752年7月的一天,在美国波士顿,阴霾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就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在野外放风筝。
他的风筝很特别,用杉树枝做骨架,用薄丝手帕当纸,扎成菱形的样子。
风筝的顶端安了一根尖尖的铁针。
放风筝的麻绳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
当风筝飞上高空不久。
下起雨来了,随着大雨,电闪雷鸣,大自然以怒了。
富兰克林对于全身被淋湿毫不在意,对于可能被雷击也不畏惧。
他全神贯注于他的手。
当头顶上闪电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手麻觫觫的。
他意识到这是天空的电流通过湿麻绳和铁钥匙传到他的手。
他高兴地大叫:“电,捕捉到了,天电捕捉到了!”他马上把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这种电同样可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所做的一切实验。
富兰克林用勇敢的行动,缜密的方法,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为电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使唯物史观在电学领域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回答下列问题:17、请你概括出以上两段故事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你根据以上两故事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第一个故事中,富兰克林所说的“时间不可空过”中的“空字是什么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结果是什么?(3分)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富兰克林的那只风筝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划出第二个故事中的议论句。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一)(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起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3)轻飞漫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4)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5)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6)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7)夏天到了。
(二)____。
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春华秋实之间,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____着事物的。
终极。
夏下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____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____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____。
(三)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四)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3、读第(一)段,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第(2)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夏天草木的丰茂。
B、第(3)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夏天恼人的蝉鸣。
C、第(4)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夏天炎热的气候和夏收的紧张气氛。
D、第(5)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是满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