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一、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 B、C D 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不包括
A .产力
B 产道
C .胎盘
D .胎儿E.精神心理因素
2.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为
A.腹肌收缩力B .肛提肌收缩力 C .子宫收缩力
D .膈肌收缩力
E .盆底肌收缩力
3.第二产程中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的产力是
A .腹肌收缩力
B 肛提肌收缩力
C 子宫收缩力
D .膈肌收缩力
E .盆底肌收缩力
4.有关分娩临床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A .规律性宫缩由弱到强.
B .宫颈口扩张分潜伏期与活跃期
C .潜伏期约为10 小时
D 活跃期约为4 小时
E .破膜多在第一产程末
5.临床上通过B超测量可以判断胎儿大小的径线是
A .双顶径
B .枕额径
C 枕下前囟径
D .枕颏径
E .枕下后囟径
6.胎膜自然破裂的时间大都在
A .规律宫缩开始时 B. 宫颈管消失时
C .官颈口近开全时D. 官颈口扩大至2cm 时E .官颈口扩大至
3 cm. 时
7.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是囟门和
A .冠状缝
B .矢状缝
C 人字缝
D .额缝
E .颞缝
8.不是软产道组成部分的是
A .子宫体
B 子宫下段
C 子宫颈
D .阴道
E 盆底软组织
9.枕左前位分娩,胎头衔接后的第一个动作是
A. 俯屈B .复位C .仰伸D. 外旋转E. 下降
10.临产后胎头下降的标志为
A .骶骨关节
B .坐骨棘平面
C 坐骨结节
D 耻骨联合上缘
E.耻骨联合下缘
11.某孕妇,妊娠37 周,不规律宫缩,间隔10—20 分钟,持续约20 秒,宫口未开,诊
断为
A .先兆临产
B .早产临产
C .假临产D. 足月临产E .生理性宫缩
12.某孕妇,第1 胎,妊娠38 周入院检查,医生告之先兆临产,
收住院,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宫缩强度增加
B .见红C尿频D .胎儿下降感E .上腹部舒适感
13 .临产的主要标志是
A .不规则宫缩
B .见红C规律性宫缩D .规律性宫缩,宫
颈口扩张
E .规律性宫缩并逐渐加强,伴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14 .初产妇,自然分娩,产后2 小观察内容不包括
A 血压及脉搏
B .子宫收缩情况
C .阴道流血量
D .乳汁分泌情况
E .膀胱充盈情况
15. 进入第二产程的主要标志为
A .规律宫缩
B 破膜
C .拨露
D 宫口开全
E .阴道口见先露
16.初产妇,孕40周。
18 小时前出现规律宫缩,现宫口开大2cm。
此情况属于
A .产程正常
B .潜伏期延长
C 第二产程延长
D .活跃期延长
E .产程停滞
17. 初产妇,29 岁。
妊娠39 周,规律官缩6 小时。
评估发现
宫口开大2cm胎心136次/分,宫缩持续40秒,间歇3 分钟,
官缩时产妇不断喊叫,要求行剖宫产,护士给予首要的护理措
施应是
A .严密观察产程
B .按时听胎心音
C .按时进行肛门检
D .做好心理调适
E .鼓励进食
18. 初产妇,胎儿已娩出,助产士观察第三产程,出现胎盘剥离征象的是
A .于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子宫下段脐带回缩B. 子宫底平
C .阴道少量出血
D .子宫大而软
E .外露脐带自行下降延伸
19 .初孕妇,28 岁,孕38+2 周,规律宫缩6 小时,阴道流水
2小时入院。
查宫口开大5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
未入盆,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 .温肥皂水灌肠
B .让产妇沐浴
C .注意观察羊水性状
D .每4 小时观察1 次宫缩
E .每2 小时听1 次胎心
二、A3/A4 型题
(20 〜24题共用题干)
初产妇,28 岁。
孕38 周,不规则宫缩18小时,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
血压120/
80mmHg枕右前位,胎心150次/分,骨盆测量:髂棘间径25cm 髂嵴
间径27cm骶耻外径18cm坐骨结节间径9crn肛查:宫口未开。
20. 根据上述情况,护士给予护理评估错误的是
A .骨盆正常
B .胎心正常
C .胎位正常
D .临产先兆
E .潜伏期延长
21 .孕妇人院8 时后,腹痛加剧,宫缩(30〜40)秒/(3〜5)
分,胎心140次/分,孕妇此时可能是
A .进入第一产程
B .进入第二产程
C .进入第
三产程
D .胎儿宫内缺氧
孕妇规律宫缩 10 小时后,主诉有排便感,肛查:宫口开
大10cm,此时护理常规不包括
.保持合适体位 B
.每隔5~10分钟听-
.灌肠以防分娩时大便污染手术台 D.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 .准备冲洗消毒会阴
23. 该产妇顺利娩出一男婴, 10 分钟后胎盘尚未娩出,此时
处理错误的是
A .观察宫缩
B 观察宫底有无上升
C .观察外露脐带是否自行下降延长
D .用力牵拉脐带按揉子宫促进胎盘剥离
E .观察阴道流血
24 .胎盘娩出后,应留产房观察
A . 0.5 小时
B . 1 小时
C . 1.5 小时
D . 2 小时
E . 3小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临
产先兆
22. 次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