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五讲 记忆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五讲 记忆

-感觉信息经受不同水平的分析,体现为记忆效
果依赖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较深的处理=较好的记忆效果 -加工深度依赖于刺激的性质、可用加工时间和
加工任务等
加工水平说
Craik & Lockhart,1972
关于复述
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 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z 负责处理以语音为基础的信息
-视觉空间面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z 保持和处理视觉和空间表象
-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z 注意的控制系统,协调各子系统的活动,并与长时记 忆保持联系
语音回路
中央执行系统
视-空间面板
Baddeley,1986,1990


感觉记 250ms 大 忆
消退
感觉 平行提 取
短时记 20s 忆
长时记 years 忆
7+2 无限
消退、干 感觉+ 扰、替换 语义
消退、干 感觉+ 扰、线索 语义 缺失
系列穷 尽式提 取
平行提 取
3. 加工水平说
Craik & Lockhart,1972
-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 并不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
关键词: 感觉记忆 部分报告法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与提取 工作记忆模型 内隐记忆
一、感觉记忆
特点(Sperling,1960) -编码依赖信息的物理性质,具有鲜明
的形象性 -时间短,约250ms -容量大,9-20个项目或更多
两种感觉记忆:
-图像:视觉痕迹,持续1/4秒 -声象:听觉痕迹,持续1/4秒但微弱的 回响可持续4秒
挑战:
1.短时记忆是如何知道识记忆项目的位置 的。
2.如果信息的提取是直通的,那么为什么反 应时会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 加。
(3)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uola(1973) 尝试将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两者结合起来 存在两个判断标准:高标准和低标准 高于高标准,或低于低标准,符合直通模 型;介于两个标准之间的,进行搜索。 标准是可变的,受任务情境等因素的影响
N→M F→S B→P V→C
• 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为声音或听觉 代码。
反 应 时 (ms) 反 应 时 (ms)
视觉代码
Posner et al.,1967,1969
z AA Aa z 两个字母同时或间隔 0.5 秒, 1 秒, 2s
出现
550
500
450
Aa
400
AA
0
0.5
1
字母间隔时间(s)
Kyllonen et al (1990),对美国空军飞行员新兵的工作记忆 测验与智力测验存在高相关 Christal 1991,工作记忆测验比标准智力测验能更好的预 测新兵学习逻辑课程的成绩
工作记忆包含多个子系统!!
工作记忆模型
Baddeley & Hitch, 1974 工作记忆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
550
500
450 Aa
AA 400
0
1
2
字母间隔时间(s)
语义代码
Wicken,1970,1972,1973 前摄抑制 :先前的学习和记忆对后继 的学习和记忆有干扰作用,先后学习的 材料越相似干扰越大。
实验程序
语义代码
材料
实验组
控制组
实验 1
葡萄、西瓜、枇杷
实验 2
苹果、香蕉、凤梨
分心作业 回
实验 3
记忆结构模型
1. 记忆结构之两种记忆说
记忆二元论( James,1890)
初级记忆: 能够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的事件。 次级记忆: 这种记忆是永久性的。
两种记忆说
两种记忆系统模型(Waugh & Norman, 1965)
刺激
复述
初级记忆
次级记忆
遗忘
刺激从何而 来?
短时存储(STS)与长时存储(LTS)分离的证据:
两种记忆说
三级加工模型
引入感觉 记忆概念
感觉记忆
感觉事件的完全重现,外界信息进一步 加工前的暂时登记。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Shiffrin & Atkinson,1969)
环境
精细加工
长时存储
感觉
注意
感觉登记
短时存储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提取
不同记忆系统的特点
记忆类 持续时 容量 遗忘


编码方 提取方
(2)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
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 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 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 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
(2)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
Short Words decor ember hackle pewter wiggle
匹配音节数、字母数、因素类型后仍然发现词长效应
回忆正确率
词长效应(Baddeley et al.,1975)
词长效应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0.5
1
1.5
2
2.5
阅 读 速 度 (w ord/s)
三 工作记忆
由短时记忆的概念脱胎而来 由几个独立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储存之外强调加工
工作记忆概念的必要性
短时存储严重受损的病人,如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记忆? Baddeley et al.,1986 在双作业实验中(数字重复/ 推理、理解、自由回忆等), 不管数字负荷多大(1-8),仅影响反应时间,而错误率基 本不变。 工作记忆与智力的高相关。
实验思路:
数字记忆 识记阶段(1-6) --〉再认阶段
38 187 20 33 964
33
被试任务:判断某数字是否先前识记过?
Sternberg(1966/67/69)
加工阶段
测试项 目编码
顺序 比较
反应时
决策
反应 组织
(1)搜索模型
平行搜索



系列搜索
记忆集
反 应 时
记忆集
从头至尾的搜索 自我停止的搜索
语音回路
听觉信息 (auditory presentation)
语音存储 (phonological
store)
发音控制加工 (Articulatory control process)
视觉信息(visual presentation)
存在证据: 语音相似性效应 无关语音效应 词长效应 抑制发音
语音回路
认知神经科学阶段
20世纪80年代- 在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之间建立联系 研究领域和方法技术进一步拓宽,进入记忆研 究的多学科阶段 记忆障碍病人的研究和记忆的脑成像研究得到 重视 从研究“记忆过程”转为研究“记忆系统”。
朱滢:记忆研究主题的更迭 1)20世纪70年代:情节记忆 Vs 语义记忆 2)20世纪80年代:工作记忆 3)20世纪90年代:内隐记忆
z 系列回忆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当回忆延迟(如加入 减三运算),近因效应消失而首因效应依然存在。
z 编码方式:短时记忆中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语义 编码为主。
z 神经心理学证据。遗忘症患者的短时记忆受损与长时记忆 受损存在分离
2.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Shiffrin & Atkinson,1969)
21世纪:???
二 记忆类型(二分概念体系)
记忆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情节记忆
语义记忆 False Memory
记忆的多重存储系统( Tulving,1995)
系统 程序记忆系统
知觉表征系统
语义记忆系统
初级记忆系统 情景记忆系统
其它名称 非陈述性记忆
启动效应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有限(7+2) -快速消退
组块
1.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听觉码 视觉码 语义码
听觉代码
Conrad,1963,1964
-两个阶段: 视觉呈现刺激 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
-材料: B,C,P,T,V,F M , S ,N ,X, L, D -分析回忆错误
听觉代码
错误主要是声音混淆,即使刺激通过视 觉呈现:
加工水平说
Craik & Tulbing,1975 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
问:是否大写?
BOOK
是否与WEIGHT押韵? 是否可填入下述句子:他昨天买——
三级加工模型与加工水平说
浅记忆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深记忆
长时记忆
三级加工模型
浅记忆 较深记忆 深记忆
加工水平说
第二节 几种记忆类型
词越长,发音控制处理(articulatory control process)复述所需时间越长,导致记忆痕迹更
容易消退。
在记忆系列材料(如5-9-
8-2-1-4-3)的过程中不断
1
2
RGYB
3
4
声象记忆
Darwin et al.,1972 “三耳人”实验
B/8 2/6 L/U
8/F 6/R U/10
声象记忆
Darwin et al.,1972 “三耳人”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