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课程感觉记忆及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课程感觉记忆及短时记忆

• Postman & Phillips (1965): preventing rehearsal after the last item influenced recency effect only.
区分记忆类型的依据(二)
• 神经生理学的发现
区分记忆类型的依据(三)
• 电痉挛休克实验
感觉记忆-视像
•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 • Neisser提出Icon概念。它是视觉材料的
感觉记忆系统,保持时间大约为1秒。 Icon中的信息加工比较粗糙 • Sperling的实验证明,如果在部分报告法 中要求报告元音字母或辅音字母,成绩 就接近全部报告法 • Averbach等提出Icon的掩蔽效应
感觉记忆-声像
短时记忆
• 信息提取(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斯滕伯格的研究说明从短时记忆中提
取信息是一个系列加工和终竭扫描的过 程。以后的研究则提示这种过程也可能 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平行加工的可能性
工作记忆
• 如果进行双任务作业,一个任务越难(记忆 串越长,占用STS容量),另一任务(判断, 占用STS资源)就越慢,但不是不能完成。
Player A Ok
Performance 1: Go No
Player B No
Ok
实验性分离现象(3)
• 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eople with brain damage Function 1: STM Function 1: LTM
John
• 巴德利提出了关于短时记忆的一个新概念, 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就是一个“工作空 间”包括一个中央执行机构,其作用是协调 和控制输入的信息;还包括一个语音环路, 作为“内部耳”;相应的还有一个“视觉空 间展板”,作为“内部眼”,后两者负责存 储信息。
工作记忆示意图
记忆的神经心理学
研究者考察特定脑结构在记忆形成中 发挥的作用,例如海马等;同时也试图 找到涉及信息提取的脑区。记忆过程能 否定位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皮层区以及怎 样定位,这些都尚待揭晓。
• Moray等人的四声道部分报告法。 • 声像容量比视像更大,保持时间更长,
加工更精细。 • 后缀效应(suffix effect)――声像中的
掩蔽效应 • 感觉记忆的特点:通道相关,容量较大,
保持时间较短,加工程度低。
短时记忆
• 容量(Capacity) 在短时记忆中,如果不作复述或再编
码,互不关联的信息项目数大致上可以 保持7±2个。通过组块技术,这个限制 可以打破,但是组块技术需要关于这些 信息及其相互联结的知识。 • 编码(Coding)
不同类型的记忆
记忆研究的模式之一就是将记忆分为 不同的类型:感觉记忆能够将某种通道 的信息保持一秒以内;STM(短时记忆) 可以将有限的信息保持几秒钟到几分钟; LTM(长时记忆)则可以将信息保持更 长时间。
不同类型的记忆
实验性分离现象(1)
•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 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以听觉为主要形式
短时记忆
• 保持时间与遗忘 遗忘理论:消褪论和干扰论
Waugh & Norman 探测数字任务
• 1596234789024815----9
前摄抑制及其释放
短时记忆
关于信息的遗忘的原因,存在一些争 论。问题集中在记忆中的信息是消褪了 还是分解了--是否所有“遗忘”的信 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压抑。上述两 种针锋相对的可能性都有可能存在,但 是很难设计出严格的实验来做出取舍。
Ok
No
(temporal lobe damage)
Peter
No
Ok
(frontal lobe
damage)
区分记忆类型的依据(一)
• 系列位置效应
–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独立作用
• Murdock (1962): rapid reading influenced primacy effect only.
脑结构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
PET研究:言语与空间
Single Dissociation
Peter
Performance 1: Walking
Ok
Performance 1: Running
No
实验性分离现象(2)
•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 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layers
Performance 1: Che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