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常事务类应用文
四、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二)报核
2. 目录 简报文稿通常是一期一篇,根据需要也可以是 一期为一组性质接近的文章。如是一组文章, 则须 在报头下设计“目录”一栏,将各篇文章标题先印 于此,然后依次刊出每篇文章。
四、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二)报核
3. 标题 简报的标题比较灵活,主要是醒目、简明,能 吸引读者的视线,且一看就能抓住文中要表达的关 键内容,形式可以是单标题,也可以是双标题,为 了让文章层次清楚,还可以在文中加小标题,用来 概括主要内容的几个方面或者表达几个主要观点。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总结
• 第三节 简报
• 第四节 述职报告
第一节 计划
• 一、计划的概念
•
计划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为了实现某项目标和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 打算。 计划是计划类文书的统称。因为计划涉及内容和 期限的不同,计划文书又被称作“规划”“方案”、 “安排”、“设想”、“打算”、“要点”等。
•(二)正文
正 文 基本 概况
包括工作的 时间、地点、 范围,政策依 据、背景和基 础,工作进程 和取得的成效 等。
经验、做 法和体会
总结时要学 会使用一些具 体的事例作为 材料,来突出 重点。以叙述 为主,夹叙夹 议。
存在问题 和教训
存在问题是 综合总结中不 可缺少的部 分。写存在问 题时,必要注 意实事求是。
今后努力的方 向和工作意见
针对工作中 的不足以及有 待解决的问 题,提出意见 或建议。
•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 第一、阶段式结构。这是按照事物或社会实践 活动的过程来安排写作的方式。即把总结所包 括的时间划分成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 述每个阶段的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和教 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实践 活动的全过程看得比较清楚。 • 第二、两段式结构。即情况加体会。 • 第三、总分式结构。首先概述总的情况,然后 分若干项一 一进行总结。
四、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二)报核
6. 结尾 要不要结尾,应该根据内容而定。有的简报写 到最后需要作小结,或者提要求、作指示、发号召, 这样的情况下写个结尾,简报的内容相对完整,结 构也会更严谨。有的简报内容单一,篇幅短小,事 情写完就行了,或者已经在开头写了结论,最后又 不必提出什么要求,那就没有必要写结尾。
• • • • • • • • •
二、计划的特点 1.预测性 2.可行性 3.指导性 4.时限性 三、计划的作用 1. 指导作用 2. 推动作用 3. 监督保证作用
• 四、计划的种类
• 计划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 (一)按性质分: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 (二)按内容分: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 教学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分配计划、财务 计划等; • (三)按时间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三类,具体还可以称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 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周计划等; • (四)按范围分:国家计划、地区计划、部门计划、
• 安排──安排是计划中最为具体的一种格式。是对某 项工作作出短期内实施过程具体部署的计划,如《经 济系第×周工作安排》。 • 设想──设想是计划中最粗略的一种。在内容上是初 步的,多是不太成熟的想法;在写法上是概括地、粗 线条地勾勒。但时间不一定都是远的,范围也不一定 都是宏大的。一般说来,时间长远些的称“设想”; 范围较广泛的称为“构想”;时间不太长、范围也不 太大的则称为“思路”或“打算”。如《关于解决城 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设想》。 • 要点──要点实际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 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 用“要点”的形式,如《××局2013年工作要点》。
• 如《××市×年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
• 2.正文
• (1)前言:简要说明制定计划的依据、目的、 指导思想或重要意义。也可分析前阶段的工作、 生产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为制定计划提供 可靠的依据。有时也可省略开头。
• (2)主体:计划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 第一,要交代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即具体说明 “做什么”; • 第二,要写明计划的措施和步骤,即具体说明 “怎么做”。
工作简报、生产简报、学习简报、科技简报、商业 简报、会议简报
专题简报、综合简报
发送范围
公开简报、指定范围的简报
四、简报的要求
抓住最新鲜的、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来写。 简报的要求
快
新
真
反映情况必 须真实,不 能有丝毫虚 构和夸张, 更不能歪曲 和捏造。
简
简明扼要, 不宜过细地 叙述事情的 整个过程, 文 字 要 简 洁。
反映情况及 抓住最新鲜 时、迅速。 的 、 最 有 代 表性、最有 价值的问题 来写。
五、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简报通常由报头、报核、报尾三部分组成。 一、报头 1、简报名称
2、期数
3、编发单位
4、印发日期
5、密级 6、份号
四、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二)报核
1. 按语 按语是代简报编制机关立言,是对文稿及使用作 出说明、评价,如说明材料来源、转引目的、转发范 围,表明对简报内容的倾向性意见及表示对所提问题 引起讨论研究的希望等等。按语的位置在报头下、标 题前。它视需要而使用,并非每篇必有。一般在转引 体、总结体及重要的报道体、汇篇体简报文章前才配 用按语。
• (三)落款 • 标题上没有标明单位的,应该在正文结束后写上 单位,个人总结的写上个人姓名,然后再写日期。如 果是用于报送上级的总结,在单位名称处应加盖公章。 • 如是报刊杂志或简报刊用的交流经验的专题总结, 应在标题下方居中署名。
作业
•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份学习总结,字数800字左右, 要求实事求是的总结过去,语言集中概况,结构条理清晰
任职期间 自我评估
向上级、 群众汇报 时使用
写成的书面 文字材料就 是述职报告
• 特点:1、自我评述性 • 2、内容的客观性
二、述职报告的作用
人事部门 和主管部 门 述职者 述职 (作为桥梁)
对任职者 的监督
自我监督,树 立职责观念
广大群众
了解和 考核干部
三、述职报告的种类
划分标准 划 分 类 别 临时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 任期述职报告
四、简报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三)报尾
报尾位于简报最后一页。一般写明发送范围和印 刷的份数。 报头与正文之间,正文与报尾之间,可以用一条 横线隔开。有的简报发送范围比较固定,就不写报尾, 写完正文自然结尾。
第四节Biblioteka 述职报告思想政治(德)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特点
某一单位 领导者或 某一岗位 工作人员
业务能力(能) 岗位职责执行(勤) 期间的业绩(绩)
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 部分。 嗨!大家好! 标题 我是总结!
正 文
落款
• (一)标题 • 总结的标题形式不一,要根据总结的具体内 容、目标和要求来拟定。 • 一般来说,综合性总结的标题采用公文式标 题,由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和文种四项组 成;专题总结多使用新闻式标题,这种标题比较 灵活,可根据总结内容来确定。
单位计划、个人计划等;
• (五)按形式分: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表 结合式计划等; • (六)按行政能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等
五、计划的写法
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 构成。
标题 正 文
嗨 ! 大家好 ! 我是计划!
落款
• 1.标题
的
• 常见的标题包括四项内容:计划的单位、时限、内 容、文种。要注意的是;如果计划尚未正式确定, 或是征求意见稿、讨论稿,须在标题后用括号注明 “草案”、“初稿”、“供讨论用”等字样。
第三节
一、简报的概念、作用
下级机关
了解情况
简报
平级机关
交流经验
机关或社 会团体内 部刊物 (简报)
报告工作 和业务
上级机关
沟通情况
平级机关
二、简报的特点
• • • • 1、时效性 2、简明性 3、新颖性 4、机密性
三、简报的类型
划分标准 时间 内容性质 内容的范围 种类 定期的简报、不定期的简报、临时简报
如“各位领导” “董事会” “组织人事部”
四、述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标题
述职报告的标题可以有四种形式: 1.述职人+时限+文种 述职人(姓名) 时限 文种
例如:《×××2003年述职报告》
四、述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标题
2.述职人+文种
述职人(姓名)
文种
例如:《×××述职报告》、《我的述职报告》
• (3)结尾:正文的结尾部分一般是表示期待, 发出号召;也可以不写结语,在主体部分明确 交代后结束正文。
3、落款署名和日期 • 在正文右下方署上制订计划的单位名称 (或个人姓名),在署名的下行写上日期。如 果在计划标题上已标明了单位名称,这里就不 必重复。上报或下达的计划,要在落款处加盖 公章。
第二节 总结
• 一、总结的概念
•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个时期内的实 践活动作出系统的回顾归纳、分析评议,从中
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事务性
文书。 • 小结、体会也属于总结的范畴。
二、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2.理论性
3.指导性
三、总结的作用
1.上行文,发现规律,指导下级机 关开展工作。
2.下行文,总结是制订计划的重要
(一)标题
4.直接用文种做标题。 如《述职报告》。
四、述职报告的基本格式
(二)上款(称谓)
写述职报告的对象或呈送的部门,比如“各位领 导”、“董事会”、“组织人事部”等。
四、述职报告的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