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 机器语言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
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
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
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 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 D D”代表加法,“M O 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
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 高级语言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
经过努力,1 9 5 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 O RT R A N问世了,4 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 O RT R A N、A L G O L、C O B O L、B A S I C、L I S P、S N O B O L、P L / 1、P a s c a l、C、P R O L O G、A d a、C + +、V C、V B、D e l p h i、J AVA 等。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
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人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
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
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
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
1 9 6 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 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在此之前的高级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块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序的执行方向。
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对象(o b j e c t)。
其方法就是软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密的功能模块,称之为软件集成块,它与具体应用无关,但能相互组合,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同时又能重复使用。
对使用者来说,只关心它的接口(输入量、输出量)及能实现的功能,至于如何实现的,那是它内部的事,使用者完全不用关心,C + +、V B、D e l p h i就是典型代表。
高级语言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面向应用,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程序你要干什么,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算法,自动进行处理,这就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语言。
vc++是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
4、编译语言
什么是编译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和脚本语言2007-03-14 20:58计算机不能直接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值型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
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
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翻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
解释则不同,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省了道工序,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比如解释性basic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能够直接执行basic程序,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
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
什么是脚本语言?
1.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等)介于HTML和C,C++,Java,C#等编程语言之间。
HTML通常用于格式化和链结文本。
而编程语言通常用于向机器发出一系列复杂的指令。
2.脚本语言与编程语言也有很多相似地方,其函数与编程语言比较相象一些,其也涉及到变量。
与编程语言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规则更为严格和复杂一些.
3.与程序代码的关系:脚本也是一种语言,其同样由程序代码组成。
注: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
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
JA V ASCRIPT,ASP,PHP,PERL都是脚本语言。
C/C++编译、链接后,可形成独立执行的exe 文件。
4.脚本语言是一种解释性的语言,例如vbscript,javascript,installshield script等等,它不象c\c++等可以编译成二进制代码,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
脚本语言不需要编译,可以直接用,由解释器来负责解释。
5.脚本语言一般都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类似于一种命令.
举个例子说,如果你建立了一个程序,叫aaa.exe,可以打开.aa为扩展名的文件.
你为.aa文件的编写指定了一套规则(语法),当别人编写了.aa文件后,你的程序用这种规则来理解编写人的意图,并作出回应.那么,这一套规则就是脚本语言.
JA V A语言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
Java既可以被编译,也可以被解释。
通过编译器,可以把Java程序翻译成一种中间代码- 称为字节码- 可以被Java解释器解释的独立于平台的代码。
通过解释器,每条Java字节指令被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
只需编译一次,程序运行时解释执行。
下图说明了它是如何工作的:
可以把Java字节码看作运行在Java虚拟机(Java VM)上的机器代码指令。
每中Java解释器,不管是Java开发工具还是可以运行Java小应用程序的Web浏览器,都是一种Java VM 的实例。
JavaVM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Java字节码使“写一次,到处运行”成为可能。
可以在任何有Java编译器的平台上把Java 程序编译成字节码。
这个字节码可以运行在任何Java VM上。
例如,同一个Java程序可以运行在WindowsNT、Solaris和Macintosh上。
Java平台
平台是程序运行的硬件或软件环境。
Java平台与大多数其它平台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运行于其它基于硬件平台的纯软件平台。
大多数其它平台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结合。
Java平台由两部分组成:
Java虚拟机(Java VM)
Java应用程序界面(Java API)
我们已经介绍了Java VM,它是Java平台的基础,可以移植到各种基于硬件的平台上。
Java API是软件组件的集合,它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功能,如图
形用户界面(GUI)。
Java API被分组为相关组件的库(包)。
下图描述了一个运行在Java平台上的Java程序,如应用程序(application)或小应用程序(applet)。
如图中显示的,JavaAPI和VM把Java程序从硬件依赖中分离出来。
作为一种独立于平台的环境,Java比本地代码慢一些。
然而,聪明的编译器、很好地调制过的解释器和即时字节码编译器可以在不牺牲可移植性的条件下使Java的表现接近本地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