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ppt


因此,很多人就认为,银行业联合起来采取“限制支付” 的措施,虽然能够遏制挤兑风潮,防止银行倒闭,但是 也会导致经济衰退。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应对储户由 于恐慌而去挤兑、避免银行业危机,又能减轻或避免经 济衰退的有效办法呢?于是,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联邦储备法案》。后来在该法案基础上成立了联邦储 备体系,该体系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国家货币管理机构,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并未商业发展提供便 利条件。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提出了一套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理 论、政策与研究方法,开创了经济学的新阶段,被称 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次“革命”
弗里德曼怎么看凯恩斯的观点呢?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误解了大萧条的实 际情况。大萧条并非是私人企业的失败 所导致的,而是因为里德曼认为政府并非像约翰梅纳德凯恩 斯所想的那样,是公正的、大公无私的, 是拥有敏锐洞察力的。他认为政府官员有 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有时则会因为 自身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出现错误而做出对 整个经济有破坏作用的策略。
从联邦储备体系所做的决策来看,它并没有 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增加了经济的
不稳定,使得经济衰退变得更加严重
弗里德曼的 主要观点
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19291933 年的 经济 大萧 条所 产生 的影

政治方面:在德国,希特勒得以篡权, 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增强,这些都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铺平了道路
1907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的几个月,纽约市第三大信 托公司-尼克波克信托公司破产倒闭,这引发了人们 对纽约市其他信托公司的挤兑,之后挤兑风潮蔓延
全国,一场银行业的“恐慌”开始了。于是全国各
地的银行纷纷采取“限制支付”的方法,来应对挤 兑风潮。
所谓“限制支付”,就是储户提款时不支付现金,而是 采用记账、转账的方法来应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遏 制银行倒闭,从而刹住了挤兑风潮。但是这种做法会导 致铸币和通货短缺,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也使得企业的 经营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方法会导致经济 的暂时混乱或者衰退。
他把政府当作一个客观、公正、有敏锐洞察力的组 织,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经济,促进 经济增长。
但凯恩斯忽略了一点:
人性
而弗里德曼看到了这一点。政府是由人组织起来的,这 就无法避免政府官员实施政策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 利益,而非整个经济的稳定。
从近几年中国的反腐可以看出,很多中国官员往往为了 追求自身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贪污受贿。 所以,弗里德曼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的观点确实有 其合理性
三:联邦储备体系是否确实像 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履行好自 己的职责,发挥有效的作用呢?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发生了大崩盘。股市崩盘是 经济困难不断积累的后果,同时也反映了投机经济泡沫 的破灭。证券市场崩盘必然引起焦虑的情绪,消费者和 企业不愿意支出,都希望增加自己的流动性储备以备不 虞。
那是不是就说明凯恩斯的观点是否错了呢?
我认为凯恩斯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原因在于,很 多时候经济的稳定是符合政府官员利益的。 当经济波动时,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使经济 保持稳定,经济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样可以 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政府官员可以 长久地拥有相应的权力来管理国家。
那么双方观点谁对谁错呢?
二:该体系是怎样制止挤兑恐 慌和避免由于采取“限制支付” 的方法而引起的经济混乱呢?
美国政府根据《联邦储备法案》建立了12家地方银行, 他们被称为联邦储备银行,直接在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 会的监管下营业。委员会授权给这12家银行,让这12家 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可求助的终极放贷者”。如此一 来,当银行出现挤兑或者资金短缺时,就可以向联邦储 备银行求助,联邦储备银行便可根据需要向该银行发放 贷款,以满足储户的需求,这样既可以制止挤兑风潮, 又避免了采取“限制支付”。
危机的剖析
主要内容
主要是对1929到1933年美国的 经济大萧条的原因进行分析
大萧条的原因
货币崩溃既是经济崩溃的原因,也是经济崩溃的 结果。而货币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联邦储备 体系(或者说政府)所采取的不当策略。正是因 为政府采取了不当的策略,才使得经济危机加重。
一:为什么建立联邦储备 体系?
比如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得到领导地位,不听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以增加货 币供给的劝告,使得货币供给不足,导致银行 业危机,加重了经济衰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弗里德曼与凯恩斯两个 人的观点(或者两种学派的观点)碰撞一个 很激烈的地方就是政府该不该干预经济。
政府到底该不该干预经济?
凯恩斯从大萧条中得出,自由市场是失败的,政府 应该干预经济。
思想观念领域: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 不稳定的体制,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促进经济稳定,保障经济安全
经济学理论领域:之前经济学家相信 货币政策是促进经济稳定的有力工具。 但凯恩斯提出了另一套理论,为广泛 的政府干预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也就 是说,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能使得经
济保持稳定
随着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人们开始怀疑市场是否 真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进而主张由政府这只“看得 见的手”干预经济。
这时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当即买进政府债以增加银行储 备,使得银行能够向上市公司提供额外贷款,并从那些 受影响的公司手中购买证券,以此来缓和冲击。但联邦 储备委员会为了确定自己的领导地位,迅速采取行动来 约束纽约邦储备银行,使其屈服。
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危机波及到了银行业,当民众对银行 的信心大大降低时,民众普遍想把存款取出来,转化成 通货。这时候联邦储备体系应该在公开市场上大规模购 买政府债券,为银行提供额外的现金来满足储户的要求, 这样既能防止银行的大量倒闭,也能防止公众把存款转 化成通货所造成的货币数量减少。但联邦储备体系基本 上袖手旁观,听任危机发展。不仅如此,在1931年9月, 当英国放弃金本位制时,联邦储备体系将其提供给银行 的贷款利率(贴现率)大幅提高,这进一步减少了货币 供给,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