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2016年天津卷)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2013年湖北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

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

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2012年北京卷)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2012年湖北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

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

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2012年天津卷)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2011年北京卷)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2011年天津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C.《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永和四年卒.②伤余心之忧忧兮,悲将军之不禄..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⑤明年,丞相薨.A.③⑤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②①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

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

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

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300余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D.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则包括仁、义、礼、智、信,它在封建社会统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C(英国改为法国)2.下列诗句涉及年龄的文雅说法,其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弱冠,是指男子20岁)(左思《咏史》)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是指女子13虽)(《诗经·氓》)C.女年甫及笄,袅袅有容色。

(及笄,是指女子15岁)(和邦额《夜谭随录》)D.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期颐,是指100岁)(陆游《老甚自咏》)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忏悔录》。

作者叙述自家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的悲惨遭遇,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从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琵琶行》《长恨歌》都是他的代表作。

C.《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

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洛罗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一个人身上也存在对比,如卡西莫多虽然丑劣不堪,心灵却高尚无比。

D.《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展现了当时贵族大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小说中“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两相映衬,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A(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然而他们的气质和主张却有所不同。

弟子曾晳的志向“舞雩春风”最得孔子的赞许,而孟子却直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却坦言自己只有到了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B.《红楼梦》中,宝黛初识时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宝玉更是坦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宝玉的爱情逐渐专一,他在沁芳闸桥边与黛玉共读《西厢记》的“宝黛共读”画面与“黛玉葬花”“晴雯醉卧”等画面共同构成了《红楼梦》中最美的情节,美得令人心醉。

C.英国的莎士比亚与我国元代的关汉卿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戏剧家。

《哈姆莱特》与《窦娥冤》都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鬼魂或超出自然的力量的出现,既是因为情节的需要,也显示出悲怨太重,仅仅靠人的力量无法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光辉”,后者展现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与高贵”。

B【解析】应是“湘云醉卧”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都出自《呐喊》。

B.《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和里程碑。

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C.《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D.《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

剧情讲的是英国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悲剧虽然取材于英国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