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与设计反思
寻乌县城关小学邱小玲
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分数乘分 数的计
算方法。

2、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 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 得成功
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明与小强是好朋友,他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 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几分之 几?
1 生1:两人都吃了这个西瓜-
4 1 1 11 生2: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每人吃这的西瓜的-X -=-
2
2 2 4
师: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原来我 们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分数。

师:你们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并汇报呈现到黑板上。

X 3 2 X 3
2
二、探索算法:
师:观察所有的乘法算式,分一分类: 生1:假分数与假分数分一类,真分数一类 生2:同分母分数相乘的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3:同分子的分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4:分子是一的为一类,分子不是一的一类
1 2 2
1 生5:我认为-X —也可以看成分子是一的这一类,因为 -可以约分成-
4 4 4
2
师:今天我们研究问题时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法,即分子是一的为一类。

(一)探究几
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1、 请学生挑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 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1 1 X -
5 3
(老师也来写一个)
1 1 1 生1: 1 x .!=-,我是这样算的,分母相乘,分子不动。

3 3 9
生2:我选的也是这题,两乘数的分母,分子各自乘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预习后知道的。

1 1 1
生2:我算的是1 x 1 ,结果是 丄,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的,先把
5 6 30
西瓜平均分成5份,有6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 6 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 30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 —。

30
师:有很多同学都确信,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只要分母相乘作分母, 分子不变或 相乘,你能不能想办法难验证或说明它是正确的?
学生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每人有了验证或说明的方法后,小组内交流验证情况。

组际交流
3、 4、
1 (要求两人来汇报):我们验证的是 1 1111 1
3 x 茁门6,因为3=1'3,那么
1
3 也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 3份取其中的一份, 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9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

9
-x -= (1 十3)x ( 1 十3) =1 -9=- -3 9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 9是怎么来的?
生1: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 3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 分成3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 9份。

组2 (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 1,把它平均 分成3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 分成了 9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组3:我们证明的是1
x 丄二丄丄 2 4 2 4 组4(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黑板上书, 我们小组验证的是1
x
5
1 1 1 1 1
, =0.5, 1 =0.25,0.5 x 0.25=0.125= 1
8 2 4 8
学生说:“我自己来吧! ”于是他边写边说): 1 = 1
6 = 5 6 30
—=1-30, 30
1
1
1
十丄=(1 - 30) - (1 - 5)=1 - 30- 1 x 5=1 - 6= 30 5 6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这么多方法来验证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计算方法 不能确信刚才我们的猜想?(能)那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这样算 一些分
数的乘法是怎么算的呢?
生:我认为也可以和刚才一样,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相乘作分子。

师:你确信吗?能你不能也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

汇报:
,我们能 ,那么另外生1 (边画图边解释):我验证的是 2
x 1=
21
3 2 3 2
-,先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 3
取中的两份,再把这两份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2
6 就是1。

3
生2 :我验证的是-X I根据猜想是空上5 = 2 ,我们知道
10 11 10 11 110 22
—X 2=丄X丄X 9X 5=丄X 45=兰=2,我还发现了两个分数相乘,两个分
10 11 10 11 110 110 22
数中的分数与分母如果可以约分的话,就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会使计算方便。

师:9 X 5=丄X丄X 9X 5,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根据是什么?
10 11 10 11
9 1 5 1
生:-里有9个-,5里有5个丄,所以可以这样算
10 101111
2生3:我验证的是21 2121
5 6 563015
2 1 1 1、5 6 =(5 5)1 1111 1 1 2 1
6 565630 3030 15
师:这是利用了什么?生:乘法的分配律。

生4 :我验证的是
2 3_
-- —■
2361 _23圭一2
表示一
的3是多少,那么11 61166611 11 6 116
2
11
3 = £宁6X 3=1
6 11 11
师:我们有这么多办法,足够证明计算的方法,而且我们还发现,再计算过程中的能约分的先约分计算会更方便。

师:学到这里,谁能来总结一下。

生1: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生2:分数乘分数,分母相乘作积的分母,分子相乘作积分子。

师:以前我们还学过那些有关分数的乘法?(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这些乘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可以用刚才我们得到的法则来计算。

就算是整数乘分数也是这样。

象5X空
6 可以看成是5X 3=-5 3 15-
16 16 6 2
师:说得很好,凡是有分数的乘法,我们都可以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法则进行计算。

回忆一下整节课,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的法则的?生:我们先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再举例子用了很多方法不验证或说明我们的猜想,最后得到了结论。

师:对,“猜想一一举例验证一一得到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我们的数学。

三、教学反思: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

上课前我预计学生的验证方法不外乎:“化成小数”、“折纸和画图”、“分数的意义”这三种情况,而我们的孩子却又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用除法验证乘法” 、“乘法的分配律” 等各种超乎想象但又非常合理的方法。

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2、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变得更有主动,活动的空间更大,有很多时间走出了教师监控的范围。

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呈现主题,协调建议,帮助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伙伴关系。

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克服时,教师才以指导帮助者的身份出现。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先让学生从情境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讨论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孩子们继续研究讨论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检验猜想后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