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1图2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3.若将图1 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生活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和补充:1.血细胞和草履虫;血浆和水环境;2.血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草履虫可以;3.吸水涨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的草履虫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提示:草履虫通过胞口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胞肛把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之中。

过渡: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新知讲解】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从简单的问题出发,《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呢?学生容易答出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在必修一学习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进而展示资料: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出体液的概念。

1.体液: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的组成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是设置更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会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思考问题:①细胞内液多还是细胞外液多?②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哪里?③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哪里?提示: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外液。

回归课本,强化学生对体液组成的认识。

(1)细胞内液的组成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必修一的知识,思考细胞内液的组成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学生大多已经没有印象,需要教师辅助才能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核液等。

(2)细胞外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采用学生先自学,阅读课本第3页上面三段内容和课件上的图片来思考下面的问题:①红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有哪些?②毛细血管壁所处细胞外液是哪些?提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

为了突破重点,教师采用直接教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讲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Ⅰ.血浆引导同学思考:血浆=血液?资料: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提示: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资料可以发现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Ⅰ.组织液概念: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来源于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通过图片学生更容易直观认知何为组织细胞和细胞间隙液,而人体大多数细胞都为组织细胞。

Ⅰ.淋巴液概念: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图片,思考问题: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本节课的难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搭建走向难点的阶梯。

引导阅读课本第3页思考与讨论中的“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红色的管道、蓝色的管道、绿色的管道分别是什么?②这些管道内是什么呢?③在这些管道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又叫什么细胞?④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⑤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提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动脉血液、静脉血液、淋巴细胞和淋巴液;组织细胞;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依据第3页思考与讨论中的示意图,绘制出能反应三者关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内环境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施一个有机的整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内环境=细胞外液易错辨析:➢内环境与细胞外液含义相同从细胞角度看——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内环境➢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体液吗?呼吸道、肺泡腔、口腔、消化道、膀胱腔与外界环境相通。

因此汗液、尿液、唾液等不属于体液,属于外界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思考讨论中“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②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乳酸、O2●调节物质:胰岛素、抗体、维生素等③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葡糖糖:能源物质,呼吸作用的底物。

●钠和氯:调节渗透压,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

●钙:缺钙容易发生抽搐。

●甘油三酯:脂肪的别称,可以作为储能物质。

④从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2.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成分是否完全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易错辨析●属于细胞外液成分:淋巴,血浆,组织液等含有的成分。

●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胞内:胞内酶,例如呼吸酶、血红蛋白、糖原、结构蛋白、DNA。

膜上:载体蛋白。

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等;如唾液淀粉酶,泪液,胃蛋白酶,消化酶,汗液,泪液,尿液等。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产物,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

即时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①肺泡腔内的气体②小肠腔内的消化液③心室腔内的血浆④膀胱腔内的尿液⑤唾液⑥泪液⑦汗液⑧皮脂腺的分泌物提示:①②④⑤⑥⑦⑧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指导学生课本第5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思考问题:胞外液中的细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pH 的稳定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在37Ⅰ左右。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应用:➢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提示: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过高过低会造成细胞失水或吸水涨破。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页右下角图1-3,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第6页思考讨论的内容“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回答下面的问题。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Na+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由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

2.参与维持pH的HCO3- /H2CO3是怎么形成的?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CO3-通过与细胞外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从内环境中排到体外的?●尿素是通过肾脏排到体外的;CO2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排到体外的。

4.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课堂小结】【课外拓展】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①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③毛细淋巴管受阻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即时练: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有关?①毛细淋巴管阻塞②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③血浆蛋白质增多④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提示:①②④【课堂检测】1.填空:(1)血细胞的内环境血浆。

(2)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淋巴液。

(3)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淋巴、组织液。

(3)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A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氨基酸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C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4.血浆中的水来自( D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5.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B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A.血浆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