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适用七年级年级所需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一课时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开始,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学习重点:学习使用显微镜;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说出洋葱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教学难点:解决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说出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

本单元共有四节: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中习得显微镜的操作技能,是学习第二节、第三节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学,研究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的基础;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的知识内容,是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内容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应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理解和处理这些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的角度,认识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并能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同时能够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认识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说出洋葱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提高制作、观察临时装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体验“模拟制作”活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激情参与课堂,发挥自己潜在的实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认同动物体和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树立唯物主义观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对应课标1、知道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3、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知道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6、懂得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正确运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2、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有哪些3、线粒体与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有哪些4、如何正确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专题划分专题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2 课时)专题二:植物细胞(2 课时)专题三:动物细胞(1 课时)专题四:细胞的生活(1 课时)其中,专题一(或专题三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练习使用显微镜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专题问题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你认为哪几个部件是最重要的?2、怎样以最快捷的方法在目镜里看到明亮的视野?最少操设计作步骤有几步?3、仔细观察一下在显微镜下的物像与通光孔处用肉眼看到的图像有什么不同?移动一下玻片,看视野中的像往哪里移动了?如果要把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怎么做?找找规律。

4、你知道所看到的像被放大了多少倍吗?5、显微镜各部件有什么作用呢?6、作为一名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实验结束应该做些什么?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实验室显微镜等实验器材、电子白板等学习活动设计一、认识显微镜1、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2、同桌之间相互介绍显微镜的结构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4、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二、使用显微镜1、课件展示: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3) 安放玻片(4)调焦观察(5)复原放回2、学生上台演示显微镜的使用,边演示边讲述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①写有“上”“e”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教师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4、问题讨论:(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2)、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的“上”字吗?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字?(3)、玻片上的标本的移动方向跟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4)、对好光后,不能再移动显微镜,为什么?(5)、物像的放大倍数怎么计算?低倍镜与高倍镜下哪个看到的视野面积大?亮度高?细胞数目多?5、学生总结评价要点1、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物像。

2、学生能够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三动物细胞所需课时课内一课时共用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二)能力方面:1、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2、通过对动植物细胞间差别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模拟制作”活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认同动物体和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树立唯物主义观点。

专题问题设计 1、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2、如何取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又是什么呢?4、如果换了高倍镜,视野和图像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才能使视野明暗适宜,图像清楚?5、细胞的生活是否也需要物质和能量呢?这些物质和能量分别来自哪里呢?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与之相关的内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实验室实验器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师指导学生熟悉本节学习目标。

活动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问题情境:想知道动物细胞的结构之前,想不想先观察你自己口腔上皮细胞呀?[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强烈的欲望。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A、目的要求。

学生看46页目的要求B、方法步骤:第一步:观察课件演示第二步:讨论。

第三步师生互动质疑,师生互动答疑。

老师强调注意事项:刮时,要轻轻。

盖盖玻片时,要注意盖法,避免出现气泡。

第四步小组合作:小组进行操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活动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自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和永久人的口腔细胞装片,同时边观察边要画出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师提出注意事项:先低倍后高倍,视野要变暗些,显微镜要竖直放置,否则装片中的水可能会留出盖玻片,污染显微镜活动四:观察动物细胞结构1、学生观察动物细胞,掌握动物细胞结构。

2、进行比较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五:小组合作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评价要点1、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细胞。

2、学生能够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细胞的生活四所需共用一课时课内一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 、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变。

4、通过分析教材的插图和相关资料,了解生物体中能量转换是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的。

5、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1、通过问题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专题 1、资料1中,种子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燃烧后剩下的灰问题设计白色的灰是什么?2、通过资料2中两位同学的提示你认为生物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呢3、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4、线粒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线粒体如何对能量进行转化5、多莉与哪只绵羊最相似?这说明了什么?粒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线粒体如何对能量进行转化6、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什么结构上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课件多媒体设备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温故知新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

资料1:某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在细铁丝上,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发现种子先变黑,然后燃烧,最后只剩下灰白色的灰。

资料2:小明和小刚是同班同学,他们都是生物课外小组的成员,对一些生物现象非常感兴趣。

今天,他们在一起探讨构成生物细胞的物质有哪些。

小明说:“我们吃的肉类非常香,水果酸甜可口,馒头和面包在细细咀嚼后感觉有甜味。

这说明构成细胞的物质有脂肪、糖类、水等成分。

”小刚说:“我在有关资料上发现,生物的细胞中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

”问题(1)、资料1中,种子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是什么?(2)、通过资料2中两位同学的提示你认为生物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教师进一步强调: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

另外,细胞在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活动三:探究: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1、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活动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资料1:能量的形式有多种。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的能量属于光能,物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热能。

资料2:当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

资料3: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问题:(1)、生物的生活中都需要能量,它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2)、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最后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在班内展示。

活动五: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示。

(1)、线粒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2)、线粒体如何对能量进行转化?学生对照教材,分析图示,思考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活动六:教师创设情境:当你想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时,可以收看天气预报;当你想外出旅游时,首先通过一定的媒体查看旅游的线路和旅游区各景点的介绍。

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可以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通过媒体可以获得旅游线路和各景点的相关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