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作用机制、禁忌症等共同点及药物相互作用、排泄方式、使用剂量等不同点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作用机制、禁忌症等共同点及药物相互作用、排泄方式、使用剂量等不同点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作用机制、药效持续时间、禁忌症等共同点及蛋白结合率、药物相互作用、排泄方式、使用剂量、脂溶性水溶性等不同点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最常用强效降脂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共同点
1、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为第三代强效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均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来发挥降低胆固醇自身合成的药理作用。

2、药效持续时间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完全,食物对吸收无影响。

二者半衰期均较长,可以一天一次固定时间给药即可,但晚上服用时LDL-C 降幅可稍有增加。

一般在开始服药的4周内降低LDL-C 达最大疗效, 并能在以后的治疗中得到维持。

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长期治疗后停药,药效可持续4-6 周。

他汀类药物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

3、禁忌证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禁用于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转氨酶持续超过正常上限 3 倍且原因不明者,妊娠期、哺乳期
和准备生育的妇女。

服药期间均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肌酸激酶,作为停药或延续治疗的临床指导。

不同点
1、脂溶性or水溶性
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他汀,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等。

瑞舒伐他汀为水溶性他汀,不易进入肝脏外的其它组织,表现为较高的肝选择性和较少的影响平滑肌增殖。

2、蛋白结合率
阿托伐他汀蛋白结合率高,较瑞舒伐他汀更易受患者血浆蛋白含量影响,且易与蛋白结合率高的其它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3、药物间相互作用
阿托伐他汀经CYP3A4 代谢,药物相互作用较瑞舒伐他汀多。

抗真菌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钙拮抗剂、胺碘酮、大量饮用葡萄柚汁(>1.2 L/d)等均可增加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水平,使肌病风险增大。

此外,阿托伐他汀为P-糖蛋白(P-gp)的底物,与经P-gp 代谢的药物(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存在相互作用,瑞舒伐他汀与P-gp 代谢药物无相互作用。

4、排泄途径
阿托伐他汀仅少量经肾排泄,对于轻-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无需调整给药剂量。

瑞舒伐他汀轻度和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5、使用剂量
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20 mg,最大剂量为80 mg。

瑞舒伐他汀常用剂量为5~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

由于我国人群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较欧美人群差,不建议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瑞舒伐他汀抑制HMG-CoA 还原酶的效能强于阿托伐他汀,小剂量即可达到降脂效果,耐受性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