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534-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

16534-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

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学生姓名学号院部年级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附2福建江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兹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设计)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论文(设计)中所引用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本人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设计)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年月日目录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舞弊-以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为例XX(XXXXXXXXXXXXXXX)摘要:在资本市场中,远至相对较为成熟的美国,近至近二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会计造假案例屡现。

由于受到利益诱导等多方因素影响,会计造假日益泛滥,进而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也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本文旨在从 20]] 年爆发的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的案例中,浅谈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建立诚信机制,防范会计造假。

关键词: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绿大地Talkin9 about financial fraud under the new accountin9 standards - to the 9reen earth as an examPle the comPany's financial fraudXX(XXXXXXXXXXXXXXX)Abstract:In the caPital market ,as far as the U,S,is relatively mature ,almost to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ccountin9 fraud cases rePeated now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nterest -induced effects of the increasin9 sPread of accountin9 fraud ,which would seriously disruPt the orderly caPital market ,also damPened investor enthusiasm for investment ,This PaPer aims case from 20]] outbreak of Yunnan 9reen Land Biolo9ical Technolo9y Co,,fraud issue ,the Public ComPanyAccountin9 fraud Talkin9 reasons ,and to exPlore how to build inte9rity mechanism to Prevent accountin9 fraud ,Keywords :financial fraud ;accountin9 fraud ;9reen Earth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日趋繁荣,其容量不断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把上市公司与广大外部投资者连接起来的纽带就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成为投资者据以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许多契约和证券市场管制的重要依据。

目前,随着股市大小非大量解禁并逐步走向全流通,外部投资者的数量和市场比重的大幅增加,如何保护外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防范财务舞弊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 年修订版)》中对舞弊是这样定义的:“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财务舞弊是人为的主观故意行为,带有预谋性质,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财务报告的严重失实,是违法行为。

从国内外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可以看到,财务舞弊已由最初的手段单一,主要集中在期末进行,到如今的手段隐蔽多样,且演变成具有系统性。

财务舞弊的发生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妨碍金融市场健康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使投资者遭受严峻的信心考验。

因此,如何完善对财务舞弊行为的预防措施是上市公司最先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以“云南绿大地”舞弊案为样本进行分析与研究一、财务舞弊及其与盈余管理,会计准则的关系(一)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界定,(二)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区别正是由于会计准则具体上述特征,企业管理当局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利用准则的漏洞或空白地带,采取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适度的盈余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过度的盈余管理往往会演变成财务舞弊。

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区别具体有以下几点:]、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而财务舞弊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外进行,违反准则要求,以欺骗手段,如虚构交易、伪造记录和凭证等,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2、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尽管它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从有效契约观和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盈余管理在降低契约成本,增加信息含量方面有它积极的一面。

如上市公司通过“利润平滑化”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传递上市公司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过分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达成有效契约。

而财务舞弊则完全是个贬义词,其行为违反相关准则规范,以虚假财务信息扰乱市场,误导投资者,完全是消极作用。

3、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财务舞弊的目的是为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

4、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不同。

对盈余管理主要是采取规范引导的方式。

而对财务舞弊则是完全明令禁止并依法进行严厉查处。

(三)会计准则的定义分类功能性质(四)财务舞弊,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的关系通过对会计准则性质和特征分析得知,会计准则存在经济后果,具有约束机制和剩余选择权等特性。

一方面,会计准则通过制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效地缩减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剩余选择权及其技术上的局限性,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会引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而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往往诱发财务信息的市场危机,市场危机的案例反过来又为准则制定者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供了实践依据,全新的或修订的准则出台后,原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即被归入财务舞弊行为并予以明令禁止比如]996年琼民源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一案便催生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随后一系列其他具体准则的出台背后几乎都有资本市场案例为其背景,虽然我国的具体准则的发布被认为是救火式的,但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准则的真空地带进行数字游戏。

企业管理当局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准则的漏洞或空白地带而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适度盈余管理为过度盈余管理提供实践经验,适度盈余管理容易过渡到过度盈余管理;过度盈余管理经整改后,可以回归适度盈余管理。

过度盈余管理往往引发严重的市场财务信息危机,一旦发生危机,准则制定当局开始制定或修订相关准则,将原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列入财务舞弊方式并予以明令禁止。

而后,企业管理当局又开始研究新准则的漏洞或空白,开发新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于是,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新的财务舞弊方式在这博弈中不断产生,会计准则亦在这博弈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

二、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一)新会计准则指定的背景为了保障财务信息质量,防止企业利用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任意调整财务报表数字,国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一直致力于循序渐进推进会计改革。

]992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随后又先后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0个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实现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

随后,财政部修改完善了股份公司会计制度,陆续制定了]6项具体会计准则,自2000年起,又建立起了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取消了我国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会计制度模式。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要顺应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2006年2月巧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06》,并于同年年底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基本准则是根据]99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进行的修改,具体准则中的]6项是对2005年前己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修改和完善,另外的22项是全新的。

除了在三个方面(关联方披露、企业合并和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惯例(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外,新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己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由此,我国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组成的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完毕。

(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除极少数事项保留“中国特色”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披露等方面较旧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多地压缩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规范和控制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任何制度的完善,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一方面抑制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又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其最终目的都是向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舞弊的财务报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人及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信息来衡量得失,做出相关决策。

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愈发的举足轻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财务舞弊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具体来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不实的财务信息会扭曲财务指标,导致相关利益者做出同其真实意思相违背的错误决策,而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