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YZACuCuOCu(OH)2B Ca(OH)2 Ca(NO 3)2 CaCl 2C Fe 2O 3 FeFeSO 4 D Na 2CO 3 NaOHNa 2SO 4 成都七中高 2021 届高一上期入学测试题化学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Cl —35.5 Ca —40Fe —56Cu —64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亲密联系。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干冰用于舞台制作云海美景 B .小苏打用于做馒头时的发酵剂 C .还原铁粉用于月饼盒内的除氧剂 D .生石灰用于某些食品袋内的干燥剂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2(OH)2CO 32CuO+X+C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为 8:5 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加热 Cu 2(OH)2CO 3 的试验装置和试验室用双氧水制取 O 2 的发生装置相同 3.通过下列试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试验操现结A 向收集满 CO 2 的 软 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 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CO 2 能与石蕊反应 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有气泡氢氧化钠溶液已变 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肯定含有D 把质量相同 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 度和体积的盐酸屮镁条与盐酸 产生气体更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4.将肯定质量的铁粉加至 H 2SO 4、MgSO 4 和 CuSO 4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M 和滤渣 N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滤液 M 中肯定存在 Fe 2+B .滤渣 N 的质量肯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 .滤渣 N 中肯定没有单质镁D .滤液 M 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5.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下列试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 .CaCO 3 (CaCl 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N 2 (O 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Cl 溶液(Na 2SO 4):加入过量的 BaCl 2 溶液,过滤D .KCl 溶液(K 2CO 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6.下列各组物质能依据右图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7.如图试验装置进行的相应试验,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①②③④A .用①所示装置除去 CO 2 中含有的少量 HCl 气体B .用②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 .用③所示装置制取少量 CO 2 气体D .在试验室中,用④所示装置除去少量七中墨池水中的泥沙 8.向肯定量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溶液中 HC l 质量(g )9.图 1 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 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 2、图 3 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 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试验结果无影响B .反应开头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于燃烧放热造成的C .P=0.79P 0,P ′=P 0 是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 .由图 3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已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都相同;常温下二氧化硫气体和硫 化氢气体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硫和水。
现将常温常压下 m 个二氧化硫分子和 n 个硫化氢分子混 合,若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前的一半,则 m 与 n 的比值是 A .1:5 B .1:3C .1:2D .1:111.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 、FeO 、CuO 、C 中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依据下 图所示流程进行了试验。
关于该试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肯定含有 Fe ;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 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 有气泡产生,则原固体可能是纯洁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肯定无 CuO ; ⑤固 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肯定含有 Fe 和 CuO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12.往 100 g FeCl 3 和 CuCl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已知 FeCl 3 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2FeCl 3 + Fe =3FeCl 2。
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 点对应纵坐标为 6.4B .B 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C .该 100 g 溶液中的 CuCl 2 质量分数为 13.5%D .取 DE 两点间(不含 D )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4 题,共 52 分。
13.(12 分)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1)熟石灰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区分熟石灰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的操作及现象是。
(3)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某地区土壤呈酸性(含硫酸),可选用熟石灰来改良,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按肯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
使用时,选择在有露 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退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黑白粉”中可供应植物生长和抗倒伏的养分元素是 ((12 分)肯定条件下,CO 与 MgSO 4 反应会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爱好小组用如下装置探究该 反应。
已知:SO 2 与 CO 2 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相同;SO 2 能使 KMnO 4 溶液褪色。
b(1)仪器 b 的名称是;CaC 2O 4 中 C 的化合价是。
(2)连接好装置,开头试验前需要对上述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3)装置 A 中充分反应后残留的固体是一种常见补钙剂的有效成分,则该化学方程式是 。
(4)试验时(5)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15.(12 分)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进展,化石能 源大量消耗,人类已经面临较严峻的能源危机。
为此,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更多的新能源 显得相当重要。
下图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
请回答:(1)任意列举两项新能源 。
(2)上述处理煤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 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AlSi 3O 8+CO 2+2H 2O =KHCO 3+X ↓+3SiO 2↓,则 X 的名称是。
(4)在煤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术。
该技术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5)工业上主要接受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如图是氨氧化率与氨—空 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
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 实际状况。
当氨氧化率达到 100%,理论上 γ=1.25,实际 生产要将 γ 值维护在 1.7~2.2 之间, 缘由是。
(16 分)过氧化钙晶体﹝CaO 2·8H 2O ﹞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 也在食品、牙膏、化妆品等制造中用作添加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
现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 流程如下:(1)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别的方法是。
(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进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制备原料有气体X、氨气、精制饱和食盐水,过程主要是先制得小苏打,再过滤并加热分解小苏打制得纯碱。
①试验过程中应当先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其缘由是。
②请写出制备纯碱第一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 Y 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缘由是;已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则反应 Y 的化学方程式是;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 Ca(OH)2 杂质,缘由是。
(4)现设计如下试验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 CaO2 的质量分数:称取晶体样品25 g,加热到 220℃充分分解,其产物含有参与反应 Y 的固体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等(此时所得气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成都七中高2021 届高一上期入学测试题化学参考答案1~5 ACBBC 6~10 DADBA 11~12 BB(12分)(1)Ca原子结构示意图略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硫酸,变蓝的是熟石灰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2)CO2+ Ca(OH)2=CaCO3↓+H2O(3)Ca(OH)2+H2SO4=CaSO4+2H2O(4)①Ca(OH)2+K2CO3=2KOH+CaCO3↓②K(12分)(1)酒精喷灯(1 分)+3(1 分)(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CaC2O4 CaCO3+CO↑高温(4)CO+MgSO4 CO2+MgO+SO2 除去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5)没有尾气的处理;BC 间缺乏平安瓶15.(12 分)(1)太阳能、地热能、氢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等(2)化学(3)氢氧化铝(4)FeS2+7O2+2H2O=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5)一方面提高氧气量,增大氨的氧化率;另一方面γ值在该范围,氨的氧化率已高达 95~99%,再提高,氨的氧化率上升空间已有限,反而会增加能耗,提高生产成本,所以而实际生产要将γ值维持在 1.7~2.2 之间(16分)(1)过滤(2)①氨气氨气的溶解度大,二氧化碳溶解度小,先通入氨气使得溶液呈碱性,可以吸取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制得更多的产品②NaCl+CO2+NH3+H2O=NH4Cl+NaHCO3↓(3)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CaO+H2O2+7H2O=CaO2·8H2OCaO 或Ca(OH)2 过量,且 Ca(OH)2 微溶(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