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第八章_圆轴的扭转
工程力学--第八章_圆轴的扭转
横向:圆周线仍相互平行,
且形状和大小不变,间距不
变,但相邻圆周发生相对转
动
纵向:各纵向线仍然平行,但倾斜了一个角度,由纵向线与 圆周线所组成的矩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平截面假定:圆轴扭转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平面,其形 状和大小及相邻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半径仍保持 为直线(横截面刚性地绕轴线作相对转动)
推知: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且垂直于半径。
1. 变形几何条件
取长为dx的微段研究,在扭矩作用下,右端面刚性转动角df
,原来的矩形ABCD变成为菱形ABCD。
MT
r
A C
df
B
C O
D df r
D
dx
是微元的直角改变量,即半径r 各处的剪应变。因为
CC= dx=rdf , 故有:
第八章 圆轴的扭转
8.1 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8.2 扭矩、扭矩图 8.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 8.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8.5 静不定问题
8.1 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传动轴
实际工程中,有很多产生扭转变形的构件。图示汽车操纵杆 ;机械中的传动轴等。
研究对象: 圆截面直杆
受力特点:
作用在垂直于轴线的不同平 面内的外力偶,且满足平衡 方程:
TBC=mA-mB=-74Nm
mB B TBC
4)扭矩图 T
74
+
Cx
A
B
–
74
[例8-3] 一传动轴如图,转速 n 300 r min ;主动轮输 入的功率P1= 500 kW,三个从动轮输出的功率分别为:P2=
150 kW,P3= 150 kW,P4= 200 kW。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1. 计算作用在各轮上的外力偶矩
rdf / dx
df /dx ,称为单位扭转角。
对半径为r的其它各处,可作类 似的分析。
1. 变形几何条件
MT
2
TBC 2
B mx C
2 TBC
2
T
A
用假想截面2将圆轴切开 ,取左段或右段为隔离 体,根据平衡条件求得 :
TBC=-mx
(3)作扭矩图
2mx +
B
–
Cx mx
[例8-2]图示为一装岩机的后车轴,已知其行走的功率 PK=10.5kW,额定转速n=680r/min,机体上的荷载通过轴承 传到车轴上,不计摩擦,画出车轴的扭矩图
讨论:试作扭矩图
M A 40kN.m 10kN.m 10kN.m
o
x
10kN.m 10kN.m 40kN.m 20kN.m A
B
CD
o
x
A BC D
向 按右手法确定
求反力偶: M A 20kN m 向 按右手法确定
MT / kN m 20
10
MT图
MT
/
kN
20
m
MT图
A
B
C
D
20
A
B
C
D
10
20
8.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
8.3.1. 横截面上的应力
表面 变形 情况
横截面 推断 的变形
情况
(问题的几何方面)
横截面 上应变 的变化 规律
应力-应变关系
横截面上 内力与应力的关系 横截面上应力
应力变化
的计算公式
规律
(问题的静力学方面)
(问题的物理方面)
圆轴扭转实验现象:
T
+
x
–
[例8-1]、作图示圆轴的扭矩图
A
1 3mx
2mx
B
1 TAB
2mx
1
解:由于AB、BC两段 mx 的扭矩不同,所以要分
段计算 C
(1)计算AB段的扭矩
用假想的1截面将轴切开,取 左段为隔离体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
TAB=2mx
A
3mx 2
mx (2)计算BC段的扭矩
2mx
B
A
3mx
2mx
M1
(9.55103
500)N 300
m
15.9 103
N
m
15.9
kN
m
M2
M3
(9.55103
150) 300
N
m
4.78103
Nm
4.78
kN m
M4
(9.55103
200) 300
Nm
6.37 103
Nm
6.37
kN m
2. 计算各段的扭矩 BC段内: T1 M2 4.78 kN m 注意这个扭矩是假定为负的
SMx=0
y
M0
z
变形前
变形特征:相对扭转角 fAB
fAB x
M0
变形后
从动轮 n
Me 主轴
主动轮
叶片
本章研究杆件发生除扭转变形外,其它变形可忽略的 情况,并且以圆截面(实心圆截面或空心圆截面)杆为主要 研究对象。此外,所研究的问题限于杆在线弹性范围内工 作的情况。
8.2 扭矩与扭矩图
扭矩:MT是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 内力—由截面法求得。
M0
M0
取左边部分
MT
M0 假想切面
外力偶
内力偶
平衡
由平衡方程: MT M0
M0
M0
取左边部分
MT
M0 假想切面
外力偶
扭矩
由平衡方程:
平衡
M0
MT M0 MT 取右边部分 MT
MT 和MTT是同一截面上的内力,应
当有相同的大小和正负。
扭矩
外力偶
平衡
扭矩的符号规定:
M0
MT
正
M0
MT
负
按右手螺旋 法则确定扭 矩的矢量方 向,扭矩矢 量的指向与 截面的外法 线方向一致 者为正,反 之为负。
n T (+)
n
m
m
n
T(+) n
上述截面的内力(扭矩)为正值
扭矩图:利用截面法每次只能求某一指定截面上的扭矩 ,为能反映出扭矩的分布情况,我们以杆件的轴线为基 线,用一个图形来表示沿轴长各横截面上扭矩的变化规 律,称为扭矩图
4.78
6.37
15.9
4.78
简捷画法:
MT图 10kN m 10kN m
FN图(轴力)
2kN 8kN
5kN
o
x
A
C B 20kN m
5kN 2kN 8kN
5kN
向 按右手法确定
向
MT / kN m
20
5kN
3kN
10
N图
5kN
A
B
C
在左端取参考正向,按载荷大小画水平线;遇集 中载荷作用则内力相应增减;至右端回到零。
解:1)计算外力矩
A
C
B
mA
mC
齿轮B输入的功率分别传递
到轮A、C上,每个轮所消耗
的功率为:PK/2
mB
9550 PK n
148N m
mA
mC
mB 2
74N
m
2)计算AB段内力
mA
mC
根据平衡条件,可求
mA A
mA A
mB
得:
TAB=mA=74Nm
3)计算BC段内力
TAB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
CA段内:T2 M 2 M3 9.56 kN m (负) AD段内:T3 M 4 6.37 kN m
3. 作扭矩图
由扭矩图可见,传动轴的最大扭矩Tmax在CA段内,其 值为9.56 kN·m。
思考:如果将从动轮D与C的位置对调,试作该传动轴的扭 矩图。这样的布置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