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柱形体的扭转

第八章 柱形体的扭转


(8-2)
x y z xy 0
zx yz
G ( y ) x G ( x) y
(8-3a)
(8-3b)
由上式可见,作用在横截面的应力分量只有两个不 等于零,并且与坐标z无关,即在所有横截面上的应 力分布规律都是相同的。
中的常数k是可以任取的。为了简便起见,对单
连通截面可取k = 0。
2G
2
(在内) (8-20) (在上) (8-21)
0
都能自动满足。
在单连通截面情况下,端部边界条件(8-6)的前二式
此结论证明如下:

zx dxdy

dxdy y
mds 0
现在来推导翘曲函数所满足的方程。将(8-1) 代入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6-2),显然该 方程组的前两式已得到满足,而最后一式要求
2 2 2 2 2 0 (在内) (8-4) x y
方程(8-4)就是扭转问题位移法求解的控制方程。
它表明,翘曲函数必须是调和函数。
曲线,而沿着轴向发生翘曲;且所有横截面的边界
线的翘曲程度都相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认为,在扭转过程中, 截面上面内的转动是刚性的,而面外的翘曲与截面 位置(z)无关,从而可设:
v xz (8-1) w ( x, y ) 称为翘曲函数;为常数,表示相距单位长度
yz
w G ( x) G( x) y y
因此得到 w zx
w yz y, x x G y G
将上式代入(8-26)得

1 dw i G
1 G
(
i
zx dx
yz dy) ( ydx xdy)
称为约束扭转。
§8-1 位移法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8-2 应力函数解法
§8-3 剪应力分布特点 §8-4 椭圆截面杆的扭转 §8-5 等边三角形截面杆的扭转 §8-6 具有半圆形槽的圆轴的扭转
§8-7 同心圆管的扭转
设取一任意截面的柱形杆,其长度为l,一端“固定”
于xy平面,另一端作用一个力偶,其矩的大小为M,
y
s
dy α -dx α dx
dv dy
0
x
故上式可写成
d yl xm d
(在上)
(8-5)
d / d 是翘曲函数对于边界的外法线方向的方
向导数。式(8-5)就是翘曲函数所要满足的边
界条件(在周界上)。 于是扭转问题转化为求解在给定的边界条件(8-5)
或(8-5)下,微分方程(8-4)的翘曲函数。
第八章
弹性柱体的扭转
柱体的扭转问题是工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实际问题。
翘曲 对于非圆截面杆的扭转,一般说来横截面不再保持
为平面,即同一横截面的不同点将产生不同的轴向
位移,这种现象称为翘曲。 自由扭转 对于两端承受扭力矩的等截面直杆而言,如果截面
的翘曲不受限制,这种扭转称为自由扭转;
约束扭转 如果截面的翘曲受到限制,会产生附加正应力,
1 2 2 ( x, y) G[ ( x y )] 2
由此
(8-16)
2G
2
(在内) 8-17)
k const
(在上) (8-18)
应力分量:
x y z xy 0 yz , zx
的关于的狄利克莱(Dirichlet)问题
2 0
1 2 (x y 2 ) C 2
(在内)
(8-11)
(在上)
(8-12)
采用共轭函数后,应力分量可表示为
x y z xy 0 yz G ( x) x zx G ( y) y
( xl ym)ds
0
0 ( xl
ym)ds

k ( xl ym)ds k ( xdy ydx)
2
i 1 n
i
k
i i 1
i
于是多连通截面情况的扭矩表示为
M 2 dxdy 2 k i i
zx dxdy 0
(8-6)
可以证明(8-6)式中前两式已恒满足。

zx dxdy G

( y)dxdy x
G

{
[ x( y)] [ x( x)]}dxdy x x y y
进一步根据积分定理,并利用边界条件(8-5), 上式可化成
同理,y方向的合力

yz dxdy 0
由(8-6)式的第三式得对z轴的合力矩
M
(
zx y
yz x)dxdy



( x y)dxdy x y

[ ( x ) ( y ) 2 ]dxdy x y

( xl ym)ds 2 dxdy
(在上)
( 2)
dy l ds
m
dx 代入上式得 ds
dx dy ydy xdx x y

1 2 d [ ( x y 2 )] 0 2
1 2 (x y 2 ) C 2
积分后得
(8-10)
我们就把原来关于的诺伊曼边值问题化成下列等价

( )ds 2G i i
(i 1, 2, , n)
§8-3 剪应力分布特点
等直杆扭转时的几个主要性质:
1. 扭转问题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截面边界上
根据(8-3b)式,总剪应力

2 2 zx 2 zy
2 2 G ( y) ( x) y x
x y
(8-19)
该组应力满足所有平衡方程,故为应力函数。 将应力分量(8-19)代入应力表示的协调方程
(6-13),其中前四个方程都得到满足,而后
两个方程给出 2 0
x
2 0 y
即要求
C
2
这与方程(8-17)一致,所以方程(8-17)实际上
就是协调方程。 因为应力分量只与的导数有关,所以(8-18)式
的两横截面的相对转角,称为单位长度扭转角。利用
几何方程(2-11)可以得到应变分量为
x y z xy 0 zx ( y) x zy ( x) y
u yz
( x, y )
出;最后便可分别从(8-1)和(8-3b)式求出位
移分量和应力分量。上述求解翘曲函数的微分方 程定解问题在数学上称为诺伊曼(Neumann)问题。
该问题也可以把它变成另一个边值问题,因为函数
是一个调和函数,故可以引进另一个调和函数 ( x, y)
,以此定义一个解析函数(详见§11-1)。
2 2
(8-7)

(8-8) 式中 已由前面微分方程(8-4)的边值问题确定, 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因此D表征了柱形截面抗 扭的几何特征。从物理意义上讲,GD就是扭转刚度。
对于给定的柱形杆,G和D都是已知的,故只要知道
扭矩M,即可求出;反之,知道了,也可求出M。 综上所述,柱形杆扭转的位移法可归结为:首先在 边界条件(8-5)下,由拉普拉斯方程(8-4)解出 翘曲函数;再由(8-8)式计算D,由(8-7)式算
(8-13)
扭矩((8-6)式)可表示为
M G
D

2
[x 2 y 2 x
y ]dxdy GD x y
(8-14) (8-15)

[x y x y ]dxdy x y
2
§8-2 应力函数解法
为了简化扭转问题的边界条件,普朗特尔(Prandtl) 建议引进应力函数
i

dx dy ( )ds i y ds x ds
( ydx xdy) 0
i
( 2)
由图8-3中的几何关系,有
dy dy dx dx , ds d ds d
因此,(2)式中第一项积分化成
1 G

dx dy 1 ( )ds i y ds x ds G

i 1 n
计算D的公式与单连通截面情况相同,即
D M / G
上列各式中内边界上应力函数的值
下列位移单值条件确定
k i ,可通过

dw
i

w w ( dx dy) 0 (i 1, 2, , n) i x y
将(8-1)式的第三式代入(8-3b)式
zx
w G ( y) G( y ) x x
矩矢的方向与z轴一致(如图8-1),柱形杆的侧面没有
外力作用,自重可以不计。 这里,所谓“固定端”指该截面不能转动,但可以沿
着z轴方向自由伸缩,以保证杆件产生自由扭转。
通过扭转试验观察到,变形后杆件表面的母线变成 了螺旋线,而原来与母线垂直的横截面的平面边界
线,绕着柱的轴线发生转动,一般不再保持为平面
0
单连通域:
0

M 2 dxdy
于是,由(8-7)式知
M 2 D G G
对于多连通截面
dxdy
0 1 n
图8-2
因为函数虽在同一边界上是一个常数,但不同 边界的值一般是不相等的,此时,只能取其中一 个边界上的值等于零,例如,在外边界 k 0 0 在内边界 k i (i 1, 2, , n)
但,位移解(8-1)中还有一个未知参数需要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