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我站在高山之diān,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lán;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高山之diān( ) 万丈狂lán( )澎湃( )( ) 浊流( )(2)将画线句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組是( )(2分)A.慷慨淋漓兀兀穷年家喻户晓马革果尸B.可歌可泣凌乱不堪鞠躬尽粹滑稽可笑C.刮目相待踌躇满志固执己见潜心贯注D.峰芒毕露目光深邃坚如磐石雄浑激昂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是没有魅力的,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范得了新生。
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礼,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造就也许甚至当然B.养就也许甚至虽然C.养就因为所以即使D.造就因为所以虽然4.下列句了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对这转变做出了巨大页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C.“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拾荒老娘“于化玲”,数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删除“独自”)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域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给”)D.有人认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将文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B.陈定一的《老山界》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有一些微生物发现,牛的胃是它们生长的乐园②于是,这些小家伙纷纷光顾这里,居住下来。
③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总是各就各位,在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安家落户。
④分解纤维素是这些小家伙的拿手好戏,它们能分泌纤维素酸酶,将纤维素降解,同时释放有机酸,供牛吸收利用。
⑤这里不仅有它们喜欢的无氧环境,没有可怕的胃酸,而且总有着取之不尽的食物。
A.①②④⑤③B.①⑤④②③C.③①②⑤④D.③①⑤②④8.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8分)(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逢入京使》以捎口信的典型细节来传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5)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从你收集的诗文中,写出一句表现爱国思想的诗句: ,。
9.语言运用。
(3分)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扬扬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裝满就行。
”(1)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1分)(2)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2分)二、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卿今者才略..(4)及.鲁肃过寻阳11.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2.文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文中任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13.从文中收集一个成语并解释含义。
(2分)14.吕蒙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写两点即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3分)在南极绣花的男人毕淑敏①岸边有几座咖啡色小木屋,悬挂的国旗说明这是阿根廷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
和我们同行的极地专家道:看到房上的黑色痕迹了吗?②顺着他伸出的食指望去,果见房顶上有斑驳的暗色条缕和团块。
③大家猜这是怎么造成的?专家卖个小关子。
众人道,遭雷劈?南极常有电闪雷鸣的雨吗?专家揭底,火烧的。
④哦,失火了!大伙儿吃了一惊,忙说,守着海这么近,赶紧舀水灭火啊!⑤专家说,扑救还算及时,所以只烧了科考站的一部分,后来经过维修现在可以正常使用。
房顶上烟熏火嫽的痕迹,不影响使用,就没彻底更换。
⑥有人嘴快道,估计是厨师改善伙食,不小心走了火。
有人悄声质疑,阿根廷莱系也跟咱中餐似的,讲究烈火烹油吗?专家答,这场火与厨师无关,和医生有关。
大家纳闷,穿白大褂的如何和火灾掺和到一块儿?⑦专家细解:阿根廷在这里进行常年科考工作,科考队人员两年一轮换。
到了换岗时间,新人上站,原团队返回家园。
要走的人欢天喜地,不料驻队医生被通知还需在站点继续执守两年。
医生默默解开收拾好的背囊,又开始了寂寞的南极生活。
等啊等,终于又一个两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熬到了轮班时间,总算可以回家了。
没想到该医生又接到通知,请他继续留守两年……此人精神崩溃,当天深夜,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烈焰熊熊……⑧后来呢?大家僵愣了一会儿,忍不住问。
⑨后来阿根廷科考站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焦糊屋顶。
极地专家回答大家说,那个医生呢?专家说,医生终于重返了城市,不过住进了监狱。
大家议论纷纷……⑩不由得思虑,如果长期在南极生活,如何度过难挨的单调时光?⑪某天,老芦神秘地对我说,嗨!图书馆里有个新闻。
我说,图书馆能有什么新闻?无非是读书人,看到精彩处,拍案叫好。
老芦说,这个新闻却是安安静静无声无息。
那儿有个老头,低头绣花。
我真惊讶了,问,你没看走眼?老芦道,我盯他好几天了,穿针引线绣个不停。
我说,那老头…多大年纪?老芦说,看起来比我还老。
我不相信,说,不可能吧?你几乎是这船上最老的老头了。
我知道仅有一个男人年纪比你大,不过他眼神不好,估计没法在颠簸的船中绣花。
老芦说,你去看看。
⑫在图书馆窗前,有一外国老汉,正低头凝神绣花。
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壮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绣着一幅直径二十多厘米的圆形十字绣。
⑬这种绣法,本在中国唐宋时期兴起,名叫“黄梅挑花”。
后在欧洲传播开,起了个新名“十字绣”,珠光宝气起来。
外国老汉的绣布,硬挺方正,面料挺括。
绕线板、鹤形剪等一应家伙事儿,围伺身旁。
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
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
哈!原来是船上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纳森先生。
⑭我说,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他笑答,企鹅。
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靠绣花打发时光吗?乔纳森惊奇地耸耸花白的眉毛,说,船上单调吗?我一点不觉得。
主要是在繁华都市里,太忙,没机会绣花。
到南极来,正好可以绣我喜爱的动物。
我说,除了绣企鹅,您还绣什么动物呢?比如海豹海象什么的?乔纳森先生摇头说,我不绣海豹,也从来不绣其他动物。
只绣企鹅。
每绣好一只企鹅,我就把它送给朋友们。
大家都很喜欢。
我问,您今年的绣品打算送给谁?乔纳森先生瞬间两眼放光,说,我要送给女儿当结婚礼物。
我说,您女儿收到您亲手绣的企鹅,一定特别高兴。
乔纳森说,是啊是啊!所以,每一针我都绣得很带劲。
他眉目间的笑意皱纹深而妥帖,是他经常开怀大笑的证明。
⑮我和老芦告辞了,别耽误了爱心满满的老爹,在绣品里倾注他的美意与祝福。
⑯望着航行中的抗冰船外无尽无涯的南极冰峰,无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5.文章开头写阿根廷科考站被烧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16.文中第⑨段写道:“大家议论纷纷…”请你发挥想象,说说大家会发表怎样的议论。
(至少写出三种)(3分)17.为什么乔纳森会认为船上的生活不单调?(3分)18.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
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3分)不一样的爱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
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
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
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
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
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
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A (形客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瓜农愤怒宣判。
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
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
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
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
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
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
所以,索赔是巨额的,瓜农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
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