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一例报告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一例报告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病例报告・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一例报告
彭永革
作者单位:51800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1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8-5971(2011)09-1614-01 多系统萎缩(multi p le syste m atr ophy,MS A )是一组原因
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

病理上主要累积纹状体黑质系统(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系统(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自主神经系统等。

每种多系统萎缩综合征都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表现有体位性低血压、大小便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随着病情发展,各综合征由于损害部位不同组合,临床症状可出现交替重叠最终发展为3个系统全部受损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目前多系统萎缩尚无特效疗法。

1 病例简介
刘某,男,56岁,既往“多系统萎缩”多年,2004年9月确诊,高血压病史20余年。

因头痛伴言语欠清2d 入院。

入院后第17天早晨8:35,患者自行去洗手间刷牙、洗脸后突发晕厥,但是意识不清,测BP 85/58mmHg,P 78次/m in 。

立即予以平卧休息,约2m in 后发现患者面色发绀。

体格检查:意识昏迷,面色发绀,瞳孔等大等圆,d =3mm,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心音消失。

考虑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等药物,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抢救约20m in 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复,大动脉搏动可扪及,约25m in 后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心律齐,P 105次/m in,BP 178/102mmHg 。

给予可达龙静脉推注后血压降至80/50mmHg 。

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哮鸣音,给予甲强龙80mg 、多巴胺静滴维持。

并请I CU 、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急会诊协助抢救。

再予以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碱平衡。

10:00患者仍昏迷,有自主呼吸、心跳。

SpO 295%,BP 149/111mmHg,HR 129次/m in,再予以20%甘露醇125m l 静滴降颅内压。

3d 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因气管插管构音障碍,持续平卧位,反复低热。

1周后尝试气管拔管,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心跳,并行气管切开插金属气管,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带气管出院。

2 护理211 体位性症状护理 本患者在体位变化和活动中发生体位低血压性晕厥,这种症状通常在体位改变时,即患者由卧位站起后很快发生,发作时没有先驱症状,多发生于原有血容量不足、空腹病人等。

表现为突然出现晕厥、伴血压下降,特别是
收缩压可低于60mmHg [1]。

面色苍白,心率稍增快,脉博细弱,平卧后症状迅速缓解。

此类患者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并采取积极预防及护理措施:(1)熟悉病情、了解病史,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嘱其活动切勿过急过猛,需要做检查治疗的病人,处理后让其静卧几分钟待稳定后再缓慢离开床位并予以搀扶。

(2)一旦有晕厥的症状立即平卧,取头低足高位,
以利血压恢复。

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更甚者如本例患者需予以及时抢救。

(3)嘱患者穿弹力袜和紧身裤,病情允许时每天做倾斜台面运动等。

212 饮食护理 本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此次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指导患者适量进食咸鸭蛋、豆腐干、虾米、枣、芹菜、草鱼、紫菜等含钠多的食品,使钠盐摄入达到8g/d,为正常的115~2倍。

密切观察卧、立位血压,以使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记录出入量,如饮水量过少,小便量多时,酌情增加高盐饮食,反之相反。

另外,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13 心理护理 多系统萎缩是慢性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预后较差。

患者意识清楚,常有情绪低落、淡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气管切开后难与人语言交流。

在护理工作中要贯穿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让其放松,消除患者的孤独和恐惧心理,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214 气道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处需用湿的无菌纱布覆盖,加强气道湿化及防止空气中粉尘落入。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射流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室内长期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有利痰液的排出。

21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本患者症状严重,需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低。

此类患者常因气道梗阻、吸入性肺炎、感染性休克
等并发症而致死[2]。

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3大并发症。

通过全面、精心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病情。

本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稳定。

3 讨论
M S A 隐匿起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3~9年。

临床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能障碍的不同组合,临床症状可出现交替重叠,最终发展为3个系统全部受损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而且进展缓慢,预
后较差。

国外文献报道存活时间为5~6年[3]。

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治疗,但早期确诊及时进行支持治疗仍可缓解症状和病程。

本例患者病程已有5年余,全身各器官功能均逐渐衰退,并发症屡次出现,已行心肺复苏2次,需长期卧床休养,经过对症治疗及合理有效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参考文献
1 伊鸣1晕厥的诊断[J ]1中国社区医师,2003,9(18):21.2 戚晓昆,朱克1系统萎缩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1华神经科杂志,
2002,35(2):114-116.3 姬春玲,籍延华1多系统萎缩研究的新进展[J ]1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1):38-39.
(收稿日期:2011-05-20)
・4161・PJCCP VD Sep te mber 2011,Vol,19 No 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