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除法2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
5分钟
探究新知
15分钟
问题1: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问题2:根据以上发现你能计算下列问题吗?在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1)(-36)÷9;(2) ;(3)0÷(-1.5).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数学式子表示: )
把问题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除法法则的内容
学生解例题,然后教师指出普遍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巩固新知
15分钟
作业
10分钟
1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3有什么感触、体会和疑问?
36页练习1、2
对上述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遇到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由同学补充完善,
对(3)(4)的解决不难发现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学生自己归纳.
△让学生练习,并且给学生点评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1) (2)
问题2:
(1)
(2)
学生回答问题
在此学生联系小学所学,可以发现分数线有两个作用:一是把区分分子和分母;二是除法作用,因此 =-12÷3=-4, =-45÷(-12)= .
学生解答
△回顾除法法则内容,通过解题能及时暴漏问题,发现并且解决问题为本节课打好基础
△引出化简
△学生解例题,然后教师指出普遍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重
点
探索除法法则的过程,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
点
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作业加深同学们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学生理解的很好,做题正确率也很高。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
3分钟
探究新知
15分钟
找学生回答有理数除法法则
问题1:化简下列分数,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巩固新知
15分
小结
5分
作业
7分
问题4:计算下列各题,对(3)(4)的解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1) ;(2) ;
(3) ;(4)(-12)÷(-4)÷( );
对比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归纳.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问题3
例5:
(1)
(2)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要是对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充分表述,逐步完善看法,最后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利用法则解例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有理数除法
问题3:计算下列各题,对(3)的解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1) ;
(2) ;
;
(3)(-12)÷(-4)÷( );
35页练习题
对上述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遇到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由同学补充完善,
对(3)的解决不难发现进行有理数除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学生自己归纳.
△让学生练习,并且给学生点评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立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设计
题目
1.4.2有理数的除法
总课时
2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邵海芹
年级
七年
学科
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月日—月日
教
材
分
析
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作了铺垫,而除法在小学时已经接触到过,学生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突出重点,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加深同学们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学生理解的很好,做题正确率也很高。
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Fra bibliotek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