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简介病因眩晕的病因由眼动、前庭、本体感觉等系统传人外物及自身的动静态方向信息,经中枢神经相应部位整合协调处理后,而达到视线稳定、姿态及空间方位感正常的平衡状态。
如其结构或功能受损,则可导致眩晕。
(一)前庭源性疾病(1)外周性:多由耳部疾病引起,如中耳炎、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又称耳源性眩晕。
(2)中枢性:为前庭中枢段结构病损所致,如脑干、小脑部位的炎症、肿瘤、血管病、颈椎病为老年人眩晕常见病因。
(二)非前庭性疾病(1)眼源性疾病:急性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Cogan综合征等。
(2)本体感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脊髓背索病损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躯体各系统病损影响其相关功能亦可表现头昏。
因多无旋转感受而称非典型眩晕。
常见疾病:(一)听神经瘤第Ⅷ对脑神经的这种肿瘤可以导致轻度的、间断的眩晕和单侧的感觉神经听力丧失。
其他的表现包括耳鸣,枕骨下疼痛以及脑神经受压所致偏瘫。
(二)良性体位性眩晕这种疾病是由于半规管中碎片引起的眩晕,随着头部运动持续几分钟。
这种类型的眩晕通常是可以通过控制体位来治疗的。
(三)脑干局部缺血这种疾病可以产生一种突然的、严重的眩晕,可以是间断的和持续存在的。
伴随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眼球震颤、眼球向一侧运动障碍。
轻偏瘫和感觉障碍也可能出现。
(四)头部创伤头部外伤后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眩晕,常伴随有本能的或是体位性的眼球震颤,如果颞骨骨折,可出现听力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行为改变、复视,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运动或感觉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颅内压增高也是可能出现的。
(五)带状疱疹第Ⅷ对脑神经感染可以突然出现眩晕,伴随面部麻痹、疱疹侵犯耳道可以出现感染侧听力丧失。
(六)迷路炎内耳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眩晕。
眩晕可以持续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或者几年。
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进展性的听力丧失和眼球震颤。
(七)梅尼埃病这种疾病因迷路功能障碍引起突发性的眩晕,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
不可预料的周期性发作的严重眩晕和不稳定步态可使患者摔倒。
疾病发作时,任何头部和眼部的突然运动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八)晕动病本病由节律性、移动性运动所引起的以晕厥、恶心、呕吐和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九)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时,早期为阵发性眩晕,可发展为持续性,并呈持续性发作。
其他早期表现包括复视、视物模糊和感觉异常。
多发性硬化症同时还可以起眼球震颤、便秘、肌肉无力,瘫痪、痉挛、反射亢进、意向性震颤和共济失调。
(十)后颅窝肿瘤这种肿瘤可引起体位性眩晕,持续数秒钟,同时伴有视盘水肿、头痛、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长吸呼吸或是共济失调性呼吸和血压升高,患者可向一侧倾倒。
(十一)癫痫颞叶癫痫发作可引起眩晕,同时伴随部分复杂癫痫的其他症状。
(十二)前庭神经炎本病时,严重的眩晕往往突然发作,并持续数天,无耳鸣或听力丧失等伴随症状。
其他的表现还包括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
(十三)其他原因诊断性试验变温试验(用热水或冷水刺激耳朵)可引起晕厥。
药物和酒精大剂量或中毒剂量某些药物或酒精可产生眩晕。
这些药物包括水杨酸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奎尼丁及激素避孕药。
手术和其他操作耳部手术引起的晕厥可持续数天。
过热或过冷的滴耳液或其他刺激性液体同样可引起眩晕。
诊断眩晕的诊断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
2)既往史:既往病史(高血压、药物中毒史、耳鼻疾病、近期有无感冒等)、类似发作史、外伤史。
高血压本身可引起眩晕,但其往往为假性眩晕;链霉素类可引起药物性眩晕;中耳炎可导致眩晕;上呼吸道感染后可并发神经元炎致眩晕。
3)此次发病情况:眩晕发生时间、诱发因素、程度、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包括发热、耳鸣、耳聋、冷汗、呕吐、视物旋转。
2.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检查:主要包括面色、皮肤和出汗情况的检查。
皮肤苍白在眩晕患者较为常见,因为迷走神经兴奋,眩晕患者常有显性出汗。
2)种经系统检查:包括四肢肌力、病理征、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脑膜刺激征。
神经系统体征阳性,考虑中枢性眩晕,需进一步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而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阳性.考虑小脑病变,头颅CT往往不能清晰显示而需头颅MRI检查方可明确。
另外,一般眩晕患者眼球震颤阳性,其震颤方向对于确定中枢性还是周围性眩晕有一定意义。
3.辅助检查(1)辅助检查。
1)颈椎磁共振(MRD:对于眩晕与位置有关且伴有眼花的患者需行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颈椎病导致的眩晕。
2)头颅CT:对神经定位体征、病理征阳性,特别是经过药物治疗仍无明显效果的患者,进行该检查可以明确是否为颅内出血或脑梗死。
若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阳性,即使头颅CT 正常,也应再行头颅磁共振(MRT)检查,以明确有否小脑病变。
3)心电图:对于听诊心率较慢的伴有胸闷的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是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作,也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类型以明确治疗。
(2)如果患者病情较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应予心电监护。
4.初步诊断(1)明确是前庭周围性眩晕还是前庭中枢性眩晕。
(2)排除性诊断:对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进行排除。
1)前庭神经元炎: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有发热、剧烈的眩晕、恶心、呕吐。
2)颈椎病:眩晕与头部转动有关,伴视力下降甚至视物模糊,有上肢麻木感,颈椎X线或MRI检查可予明确。
3)梅尼埃综合征:是中年以上患者最常见的眩晕类型,表现为明显的耳鸣、耳聋,伴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眼球震颤,且症状较重,每次发作数小时或数天,可自行缓解。
4)迷路炎:耳呜、耳聋明显,伴有恶心、呕吐、眼震及病变侧听力下降或丧失,还可有耳痛、耳漏、头痛、发热等中耳感染征象。
五官科会诊可明确。
5)药物性:有用药史,尤其是氨基糖甙类,在用药第四周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在头部转动或行走时眩晕特别明显。
若考虑中枢性眩晕,多需查头颅CT或MRI。
治疗眩晕的治疗1.病因治疗。
2.常用药物治疗(1)前庭抑制剂:政变感受器阈值及突触感觉,以镇静剂为主。
可选用:①巴比妥类药:如苯巴比妥钠(luminal)0.03g,3次/天或0.1~0.2g肌内注射1~2次/天。
②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valium)2.5mg,3次/天;或艾司唑仑(舒乐安定,surazepam):1~2mg,2~3次/天。
③丁酰苯类药:如氟哌利多(哒哌啶醇):1~2mg,3次/天。
④吩噻嗪类药:如氯丙嗪1.25~25mg,3次/天;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1~2次/天。
⑤其他:奋乃静、水合氯醛等可酌情选用。
(2)调整内淋巴水电解质平衡:限制水、盐摄入:水分<1500ml/24h,氯化钠0.8~1.2g/d。
利尿剂:①氢氯噻嗪:25mg,3次/天。
②呋塞米:40~140mg/d。
③氯噻酮:100mg/d。
④乙酰唑胺:250mg,3次/天或500mg置5%葡萄糖液中250ml静脉滴注,6小时1次。
⑤其他;氯化铵、甘露醇也可选用,但呋塞米及依他尼酸因对听、前庭神经有损害宜慎用或忌用。
(3)调整耳血管壁渗透性,改善微循环药剂:①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西比灵,sibilum),5mg/d,睡前服。
尼莫地平(nimodipine),20mg,3次/天。
②2%利多卡因(lidocaine),1mg/(kg·d)置5%葡萄糖液中静林滴注。
③山莨菪碱,20mg置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或l0mg肌内注射1次/天。
④4%碳酸氢钠,7ml/(kg·d)静脉滴注。
⑤其他:烟酸可酌情选用。
(4)调整本体感受器及中枢神经活动性药剂:①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0.5mg,3次/天。
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15mg,3次/天。
樟柳碱:1~3mg,3次/天。
其他:丁溴东莨菪碱、石杉碱甲(哈伯因)、澳苯辛亦可选用。
②抗组胺类药剂:盐酸苯海拉明,25~50mg,3次/天。
茶苯海明,50mg,3次/天。
布克力嗪(安其敏),25—50mg,3次/天。
地芬尼多(眩晕停),25mg,3次/天。
其他:赛庚啶、异丙嗪也可选用。
③拟交感类药:如右旋苯丙胺,5~10mg,2~3次/天。
④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依情选用。
3.对症治疗①镇吐药:甲氧氯普胺(灭吐灵),5~10mg,3次/天。
舒必利,600mg/d。
硫乙拉嗪,10~30mg,2次/天。
多潘立酮(吗丁啉)。
②抗癫剂:苯妥英钠、苯巴比安对眩晕性癫痫及基底动脉偏头痛性眩晕发作有效。
4.功能练习眩晕症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极有益处的,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中毒性眩晕等。
练习太极拳、按摩、体操、适当的头部运动都能收效。
晕动病者可逐步由短距离的乘车、慢速转椅、原地踏步转动等开始,反复多次乘坐该交通工具,逐步加大活动量,要持之以恒,症状可明显减轻。
如训练与自我放松、生物反馈训练相结合效果更好。
当一侧或双侧前庭器官损伤后可导致失衡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
这种现象是由前庭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包括细胞功能恢复、中枢兴奋性冲动发放率的自发性重建、前庭代偿、前庭适应和前庭习服等。
但是代偿、适应和习服形成后,如果功能重组构架比较脆弱,则眩晕会再次发作。
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
的恢复和巩固,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康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5.去除病因中耳炎有表皮样瘤及迷路瘘管等合并症者,应手术清除病灶或予以修补。
颅内肿瘤如明确诊断并定位清楚.适应证适合者应手术摘除肿瘤。
如因肠蛔虫症、贫血、屈光不正等症诱发眩晕,应针对病因矫治。
6.注意事项让患者处于一种舒适的体位,监测其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
当眩晕发作时,若患者卧床,抬高床沿护栏,若患者处于站立位,扶患者到椅子上;关掉房间内的灯,使患者平静。
给予控制恶心、呕吐,并给予氯苯甲嗪或茶苯海明等药物来减少迷路的兴奋性。
给患者安排诊断性测试,如眼球震颤描记法、脑电图、中耳和内耳的X线检查。
耳部感染是儿童眩晕的常见原因。
前庭神经炎也可引起同样的症状。
预防眩晕的预防一、预防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
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
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
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二、饮食宜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3、宜吃膳食纤维食物。
忌1、忌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生姜、生蒜、韭菜;3、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