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

中介语的特点:(三大特点: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P1691.中介语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

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作为交际工具。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替工,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

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3.赛克林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

也可以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在未完全掌握目的语情况下所做的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4.中介语存在一定的偏误并且有反复性。

中介语曲折发展并靠向目的语,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有可能规律的重现。

5.中介语的偏误具有顽固性,语言中的一部分会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僵化,特别在语音方面。

大部分学习者可能一辈子使用的都是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完整,不知道具体考啥)起点:1957《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在一般的语言习得规律之外探讨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建立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体系,对比分析:(P185-191完整版)1、目的: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3、步骤:○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基础○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4、意义&局限:意义: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差异中发现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给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

在老一辈的倡导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坚持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局限:1.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

但其实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虽大但干扰小,学的准确(举例子)2.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并不只来自第一语言干扰3.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不全面。

4.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学习者实际语言表现,也未涉及到学习者的特点。

偏误分析的步骤: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或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2.鉴别错误:区分是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还要区分是结构形式的偏误还是语用的错误3、对偏误进行分类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对待偏误的态度:(P199-201完整版)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首先要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

不应像对比分析那样认为偏误是由于学习者无法控制第一语言习惯的表现。

而应看做是学习者尝试过程的反馈。

因此对待偏误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现象且伴随习得始终。

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偏误学习语言的。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偏误既无需视为大敌也不应过分挑剔。

重要的是鼓励学习者积极进行语言交际。

大胆运用语言。

另一方面强调偏误不可避免,实事求是的评价偏误对交际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习者改正错误。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其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

偏误分析意义:(不是我写的,可以参考课本P201)1.突破了对比分析的局限,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2.提出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3.改变了人们对偏误的认识,把偏误分析看作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窗口,看作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

偏误分析局限:(不是我写的,可以参考课本P202)1.自然语料收集困难,早期收集语料多为测试语料,不能准确反映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和过程2.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3.各种偏误研究还很不平衡。

4.对偏误来源的分析研究不够深入,陷于公式化,另外偏误来源本身也很复杂,5.偏误分析最大的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为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发展的轨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L1)与儿童第一语言(L2)习得:(不是我找的,不知道对不对)L1与L2(1)都必须具备习得语言的基本条件。

无论学习何种语言,学习者都必须首先拥有健全的语言器官,包括发音器官,视听器官,正常的大脑,(2)都需要一定的语言习得环境,并都受到习得环境的影响。

认知论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可见,习得语言离不开环境,习得者的习得能力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语言不是天生就有的。

(3)都需要语言习得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只有正确掌握三大要素才能习得语言。

(4)都需要习得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都需要学习该语言所在国家的文化。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在受到所学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

因此L1习得者与L2(1)习得语言的时间不同年龄在语言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儿童习得母语的时间是最有利的(2)语言习得环境不同,儿童具有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

随时随地都可以习得母语,而成年人的L2习得主要是在课堂上,是在一种人为创造的语言环境中习得(3)习得方法不同。

父母在教孩子学习语言时,环境轻松有趣,而对成年人L2教学,教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学生的语言学习是机械的记忆过程,降低学习兴趣。

(5)来自其他语言的干扰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习得母语是习得他的L1,最初,儿童的大脑没有任何语言先入为主可以接受任何语言的刺激,而成年人习得L2,早已有了了L1的思维模式,因而难免要受到来自母语思维习惯的干扰。

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不是我找的,应该就是这个啦)重视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不能把语言教学与语言文化割裂开来,而应采用渗透式的语言教学方法,使学习者意会汉语作为语言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使学生多一些文化适应从而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重视文化情境,提高学生文化适应力。

在教学中应创造汉语语言环境拒绝照本宣科,以不同角色进行对话,发生文化互动。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力,潜移默化的提高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文化比较,加深文化理解。

在教学中应渗透汉语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的比较辨析,文化差异的教学能使学生提高文化交际敏感性,加快对汉语文化的掌握和理解。

多元文化互动,促进文化融合。

采取多元化文化教学理念,通过文化互动,使学生明白汉语与母语的诸多差异,加深对汉语文化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汉语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合文化身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P121)(好像用不上,先写着)(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P122)(好像用不上,先写着)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

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教材编写:“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P314-317完整版)教材评估:(P331-333完整版)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教材的科学性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建议:(不是我找的。

应该就是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课堂乏味,教材混乱,教师水平不高。

对策: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推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水平,评估现有教材,规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法(挑一个,简述并评价,记得举案例)(不是我找的,已知这个题考论述题)1、听说法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形式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特点: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2.反复实践,用模仿和重复的方法养成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5.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6.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母语和目的语)7.有错必纠优点:1.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2.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3.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4.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点:1.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2.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3.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4.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鲁健骥: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2、语法翻译法…………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和实践:(不是我找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大环节。

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教案设计(初级班的综合课,应该就是这个吧,ppt上写的)(自己百度一下怎样写教案比较好噢,好废话。

)P342-347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时数、教具准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