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8国贸(3)班 200810430304 王聪摘要:世界成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而这多极化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在这机遇中,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或者说的更准确些,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应当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的问题有哪些,其又应当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经营的未来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问题对策目录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0 -第一章引言 (2)一、跨国公司的界定 (2)二、中国跨国公司的现状 (2)第二章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5)一、经营格局和投资结构不合理 (5)二、跨国公司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5)三、我国大多数企业受企业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 (6)四、我国跨国公司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6)五、缺乏跨国公司经营方面的人才 (6)第三章中国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7)一、针对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微观政策 (7)二、加大政府支持,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宏观政策 (8)参考文献...................................................................... - 10 -第一章引言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被说过无数次,并且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或是已经形成。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无疑这是一个机遇,而在这机遇中跨国公司经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然而,如何使得跨国公司更好的发展、凸显实力与国家综合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一、跨国公司的界定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成长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表现和主要推动力。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二、中国跨国公司的现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虽然2009年的金融危机一直持续到今,自上世界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间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成为一国向别国渗透,参与别国经济的有力方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若想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跨国公司。

中国的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凸现,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企业同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的差距。

中国目前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但中国跨国公司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公司会发展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准的现代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1.跨国公司发展总体态势较好,跨国公司大大增加,但总体投资规模较小,我国跨国公司刚刚起步2010年9月,中国在境外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6849家,协议投资总额为135.3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为91.3亿美元;2010年6月,我国累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256家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162.5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10亿美元;累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约13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90.2亿美元。

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

就企业类型而言,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展开。

既有中石油、中石化、海尔、联想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的企业,又有一批民营企业,如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也在积极走出国门。

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

就行业而言,我国的跨国经营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

尽管如此,我国的跨国经营仍是刚刚起步。

总体表现为,(1)与我国每年FDI的流入量相比,对外投资总额差距明显,我国目前对外投资总额仅占FDI流入量的20%.(2)对外投资的企业多,但投资规模小。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平均金额只有:320万美元,而目前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470万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650万美元。

(3)跨国经营的企业多,但形成跨国公司的企业少。

目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已达3万家,相当于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的近1/2,但还没有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这反映出我国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

(4)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贸易加工类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分布行业主要是贸易型企业,占61%;其次是资源开发型企业,占19%;生产加工型企业,占12%;交通业占2%;其他为6%。

2.跨国公司在迅速成长,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相距甚远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

1996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3家,2000年增加到11家,2010则年发展到54家,是1996年的近18倍。

从营业收益率来看,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其中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世界和美国500强,资产收益率首次超过世界和美国500强。

这体现出我国企业在世界跨国公司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质量也大大提升。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甚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入500强的企业总体数量仍然很少。

拥有大规模企业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跨国公司实力的重要标志。

以2010年为例,美国为140家,日本71家,韩国11家,与之相比,我国平均数分别为美国的5%,日本的11%,与韩国大体相当。

(2)进入500强的54家企业仍不具有世界优强跨国公司实力。

2010年,从我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54名企业的排位上看,总体靠后。

排在前100位的只有5家,第一名中国石油从2010年由第9位排到第7位。

从营业额来看,2009年与2010年相比,有6家下降,其中最多的下降10.4%,平均下降水平高于500强平均水平0.2%(分别为-0.6和-0.4)。

从利润看,平均利润虽高于500强的平均水平,但54家企业与2009年相比,仍有5家企业利润下降,其中最高达58.6%.从雇员人数来。

我国企业平均人数为491248人,而500大则为95621人,远远高于500强的平均水平5倍多。

(3)进入500强的我国企业基本属国家垄断企业,市场竞争力差。

进入500强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金属(7家)、石油化工(3家)、电信(2家)和银行业(5家)。

这些企业均属政府组建,市场垄断较强的国有企业。

而500强前10名的企业中,一半是制造业企业,其中,排名第一的沃尔玛为零售业企业。

这说明我国大企业主要是靠行政手段产生的,市场竞争力差,这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有着本质的不同。

3.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企业集团的组建初见成效,但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1997年国务院发布15号文件,提出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

1998年以后,通过资产重组,我国产生了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

如,1998年,国务院批准石化行业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1998年11月,上海钢铁企业实行战略重组,组建了宝钢集团;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航天、航空、核工业等5个军工总公司重组为10个集团公司;1999-2000年,中国电信业也重组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卫星通信和中国联通四大集团公司。

这些集团的重组整合了企业的核心业务,削弱了行业垄断,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到2009年末,我国省部级以上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约有2878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1818家,占面上企业集团的65.7%.这其中,工业企业集团资产总额占面上集团总资产的66.9%.国务院批准组建的126家企业集团资产额占面上企业集团总资产的50.9%.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集团大多数是政府行为组建的。

可以说,我国企业集团是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基础。

但这种靠行政命令捆绑的集团,难以真正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

它与市场经济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在形成途径、投资主体、治理结构和形成环境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形成途径上,国外跨国公司多数是在市场竞争中靠并购、联合、重组形成的,集团内有天然的资产关系;而我国企业集团则是在政府背景下靠行政划转、行政授权形成的,集团内部难以理顺资产关系、形成真正统一的决策体系和发展战略。

在投资主体和治理结构上,国外大公司的投资主体明确,母公司的股东是投资者以投资方式进入,出资人到位,治理结构比较有效;而我国多数企业集团母公司的股本则是以授权方式进入的,母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出资人不到位,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

在形成环境上,国外大公司多数是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市场竞争规则成长壮大的;而我国则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体制性障碍。

这些行政组建的集团公司占据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大多数,是导致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差,难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匹敌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

例如,投资规模较小;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在做大做强之后习惯于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