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字音、字形和意义全对的一组是()A.酝酿(yùn)莅临(wèi)攲斜(qí)花团锦簇(聚集)B.应和(hè)高邈(miǎo)云霄(xiāo)人声鼎沸(水开)C.着落(zhuó)决别(jué)秕谷(bǐ)美不胜收(完,尽)D.贮蓄(zhù)匿笑(nì)绽开(zhàn)人迹罕至(稀罕)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一项是()A.重峦叠障呼朋引伴B.无所事事笑容可掬C.不屑置辨举世闻名D.拭目以待与日巨增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漫步于风光秀美的汉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4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②①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那年的欢喜郑彦英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

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

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③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

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

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

我把他提起来。

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④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而我吓不倒他。

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

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⑤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

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

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

”⑥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

⑦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⑧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

”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

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⑨我吃了。

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

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

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略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⑩我没有再说话。

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

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11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

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选自《今晚报》有改动)5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 .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题目中“欢喜”的内涵。

7 . 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中加点字“拱”的表达效果。

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8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9 . 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简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央白先勇①讲到我的启蒙老师,第一个恐怕就要算我们家的厨子老央了。

老央是我们桂林人,有桂林人能说惯道的口才,知道的鼓儿词奇多。

因为他曾是火头军,见闻广博,三言两语,把个极平凡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②冬天夜里,我的房子中架着一个炭火盆,炉灰里埋着几个红薯,火盆上搁着一碗茶水,以去火气。

老央问我:“昨天讲到哪里了,五少?”“薛仁贵救驾。

”我说:老央正在给我讲《薛仁贵征东》。

那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小说。

而那银牙大耳,身高一丈,手执方天画戟,身着银盔白袍,替唐太宗征高句丽的薛仁贵,便成了我心中牢不可破的英雄形象,甚至亚力山大、拿破仑,都不能跟这位大唐壮士相比。

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

可是我一见着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不放他走。

③那时,我才七八岁,便染上了二期肺病,躺在床上,跟死神搏斗。

医生在灯下举着我的X光片给父亲看,父亲脸色一沉——我的右边肺尖上照出一个大洞来。

那个时候没有肺病特效药,大家谈痨色变,提到“肺病”两个字便乱使眼色,好像是件极不吉利的事。

家里的亲戚佣人,一走过我房间的窗子便倏地弯下身子去,不让我看见,然后一溜烟儿逃掉,因为怕被我抓进房子讲“故仔”(故事)——我得的是“童子痨”,被传染了还了得。

④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

我很着急,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我没份参与。

嘉陵江涨大水,我擎着望远镜从窗户看下去,江中浊浪滔天,许多房屋、人畜被洪流吞没,我看见一些竹筏上男男女女披头散发,仓皇失措、手脚乱舞,竹筏被旋涡卷得打转。

我捶着床哀叹:“嗳!嗳!”然而家人不准我下去,因为我还在发烧。

我躺在床上,眼看看外面许多生命消逝,只能心中干着急。

⑤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一旦被隔离,被拘禁在花园山坡上一栋小房子里,我顿觉备受冷落,变得郁郁不得志。

一个春天的傍晚,园中百花怒放,父母在园中设宴,一时宾客云集,笑语四溢。

我在山坡上的小屋里,悄悄掀开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

我的哥哥姐姐、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涌上心头,我禁不住痛哭起来。

⑥那段时间,火头军老央的《说唐》,便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我向往瓦岗寨的英雄世界,泰叔宝的英武、程咬金的诙谐、尉迟恭的鲁莽,对于我都是刻骨铭心的。

当然,《征西》中的樊梨花,亦为我深深喜爱。

后来看京剧《樊江关》,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身穿锁子黄金甲,足蹬粉底小蛮靴,一声娇叱,顾盼生姿,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

然而这在我看来很眼熟,因为我从小心目中便认定樊梨花原该那般威风。

⑦病愈后,重回到人世间,完全不能适应。

如同囚禁多年的乌,一旦出笼,惊慌失措,竟感到有翅难飞。

小学中学的生涯,对我来说,是一片紧张。

我变得不合群起来,然而又因生性好强,不肯落人后,便拼命用功读书,国英数理,不分昼夜,专想考第一,不喜欢的科目也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光阴。

然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

一到了寒暑假,我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来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愤忘食,埋头苦读。

还珠楼主五十多本《蜀山剑侠传》,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

这真是一本了不得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高,冠绝武林,没有一本小说曾经使我那样着迷过。

当然,我也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斯人记》,徐訏的《风萧萧》不忍释手,看巴金的《家》《春》《秋》也很起劲。

《三国》《水浒》《西游记》,似懂非懂的看了过去,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

(选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18期,有改动。

)10 . 阅读③-⑤段,填写下表。

11 .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 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

13 . 文章标题是“老央”,却以大部分篇幅写“我”得病被隔离的事情,这样写矛盾吗?14 . 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然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

”除了学校,你有怎样的“另外一个世界”呢?请你予以描述。

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饥饿。

15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