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人格(第一讲)

第十一章 人格(第一讲)


35
2 其他的生理因素
A 脑与人格:脑的局部受伤会导致人格和行为的改变 B 生化物质:神经介质分泌的异常会影响一个人的行 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精神分裂是多巴胺分泌过量所致
36
(二)环境基础
1 家庭环境 家庭的结构类型、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子女的多少等都 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生活在残缺家庭或寄养家庭中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爱,很 容易对人格的早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1
(二)人格的稳定性
表现为两个方面: 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属于人格特征 焦虑气质与焦虑状态 易怒特征与发怒状态
22
(二)人格的稳定性
由于人格的稳定性,我们可以 从儿童的人格特征来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与适 应情况 从成人的人格特征来推论其早年的人格特征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外显的和内隐行为模式: 思想、情感和行为
15
“人格”定义的内涵
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与此相近的表述还有:个人在各种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贯的行为方式,个人适应环境的习惯系统,个人的生 活风格,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个 人实现其社会角色的方式,个人做任何事的共同方式, 等等。 比如一个好迟到的人,做什么事都好迟到,开会、约会、 聚餐,甚至乘火车,都要别人等他(她),合作共事时也 是他(她)承担的任务最后完成。
体贴、温暖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成熟、独立、友好、自主 特性的发展;
受溺爱的孩子常缺乏爱心、耐挫力; 经常受体罚的孩子会发生更多的攻击行为。
37
早期童年经验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 为。 人格发展的确受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 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 人格。
28
个性:强调个体差异性,与共性对应
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气质:先天性的,由神经类型所决定
人格具有社会性
性格:稳定的行为方式或风格
人格具有倾向性
四表现了人格倾向,决定人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构成了 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人格的倾向性 人 格 需要 动机 能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 气质
《红楼梦》中的人格多样性
10
金陵十二钗判曲
林黛玉&薛宝钗: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琅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 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 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 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 冬尽,春流到夏!
但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溺爱也可以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 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 同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8
(三)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 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面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
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
40
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功能体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 固有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人格特征:德国人冷静、法国人热情、日本人勤 奋、中国人谦逊礼让。
41
结论
(1)在人格成因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 的,没有环境,遗传就不起作用,没有遗传,环境 也不起作用。
(2)两者的重要性随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 智力、气质这一类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 在价值观、信念这一类特征上,环境较为重要。
某某侮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
从容貌、仪表上讲
增加你的人格魅力:衣着、发型
以上都是对“人格”的非心理学意义上的称谓? 在心理学中,“人格” 处于什么地位?
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心理现象 人格
人格倾向性: 需要、动机 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6
问题
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39
米德等人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各具特色,鲜明地 体现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 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族也 反映出了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 1居住在山丘地带的阿拉比修族,崇尚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则,成员之间 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 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 互助友爱、团结协作,没有恃强凌弱,没有争强好胜,一派亲和景象。 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 2居住在河川地带的孟都吉姆族,生活以狞猎为主,男女间有权力与地 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
(五)人格的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 个人的生活方式
刺激通过人格的中介起作用,人格对行为进行调节
面对挫折与失败,坚强者发奋拼搏,懦弱者一厥不振。面对 悲痛,一些人可以将悲痛化为力量,而另一些人则表现为消 沉。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第十一章
人格
1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特性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四、人格的结构 五、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2
一、什么是“人格”?
一、现实中人们对人格有不同的理解:
从道德和伦理上讲
某某人格高尚、某某人格卑鄙
某某为了利益而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
4
从法律意义上讲
“人格”定义的内涵
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
(1)稳定的动机,如经常起作用的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
(2)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总是从自己的需 要和立场出发,还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如责任感。正是一个人 内部的动力组织决定了其外在的行为模式。
11
贾元春: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 万事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 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 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12
史湘云: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 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 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 佛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 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 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性格
五、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一)遗传生物基础 (二)环境基础
(三)社会因素
32
(一)遗传生物基础
双生子的研究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 最好方法,提出了双生子的研究原则:
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形态,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 归于环境因素造成。
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 出生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完整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 影响,或者是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人格心理学家同房地产商、农夫和艺术家一样。
人格理论就是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 系统或参考框架。 好的人格理论能够为我们探索人格提供思路和研究假设, 从而有助于扩展和加深我们对人格的认识。 人格理论繁多,Jerry Burger称之为盲人摸象
7
面具指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
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 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 来的真实的自我
每个人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都表现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特点:
有人思维敏捷、有人迟钝 有人脾气大、有人温和 有人意志坚强、有人意志薄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就构成了这个 人不同于别人的心理面貌
位之争,对孩子处罚严厉,这个民族的成员表现出攻击性强、冷酷无 度的相似性。 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等人格特征。
3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这个社会的主 体每日操作劳动,掌握着经济实权,而男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其主要活 动是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社会分工 使女人表现出刚毅、支配、自主与快活的性格,男人则有明显的自卑 感。
“人格”定义的内涵
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 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如内外向、独立性、自信心等。
当然,表里不一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如一个对 人怀有敌意的人可能显得对人特别友好。但这 种经常性的表里不一本身也是一种统一体,即 一种人格特质。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19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 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 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 个有机组织 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各种行 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带有个人整体倾向的精 神风貌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 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的共同特征,独特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 同样面对一个任务,有人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有人 焦虑不安、退缩不前;同样面对弱者的求助,有人热 情慷慨,有人麻木不仁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四)人格的社会性 (sociality of personality)
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 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 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