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1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
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
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shū(______)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静mì(______)。
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tián(______)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
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放了,又悄悄静静diāo(______)零了。
二、现代文阅读2 . 阅读下面《藤野先生》的选段,回答问题。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选文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关心学生的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选文看,藤野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分条予以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孤灯斜影王丹枫①黄昏,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
碎影斑驳,坠在脏乱的胡同深处,一缕深幽的斜阳落在“中华老字号”五个字上。
酱红色铁门紧闭,有人踩着自行车打门前闪过,揿铃,撒下一串“叮铃”脆响,门里迅疾传来几声狗吠。
要不是门脸儿的发旧广告牌,很难留意到这里曾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北京美术红灯厂。
②敲了几下门,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汉子径直带我进了工作间,他就是郭师傅,北京宫灯传承人。
二十多平方的工作间被几张工作台占去了大半,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看上去很久没用了。
门口的立式电风扇,不时发出“吱吱”颤音。
原本雪白的墙皮也发黄了,水泥地面上覆满了渍痕………③现实有点儿残酷,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接到宫灯活儿了。
很多时候,他无事可干。
现在,厂里做宫灯的师傅仅剩三人,最小的就是他了,53岁。
时间快得瘆人,一个趔趄,郭师傅就栽倒进知天命的年轮里。
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学做宫灯,现已入行三十五年。
头都秃了,成老家伙了。
没有年轻人肯来,老家伙们都等着退休就回家养老。
④虽然一直挣着微薄的工资,但郭师傅从没后悔过。
“咱这人,比较传统,父辈都是干这个的,我就想吧,老老实实干这行得了,别的咱也干不了。
”他呷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怔在那里,像一尊雕塑,皱纹无所不在地侵犯着他的倦容,“跟我一年进厂的十多个人,大多跑出租去了。
”⑤“年轻那会儿,干得可起劲了。
”郭师傅说:“进厂学了一年多,木活都会干。
这得益于耳rǔ目rǎn。
少时,常看见父亲晚上在家做木活,那会儿在单位干不完的,可以回家干,有时候他也跟着学。
晕黄的灯光下,父子俩各拿一把刻刀,在木料上凿凿刻刻,夜深了,出奇地静……”⑥好时光总教人怀念。
2004年红灯厂改为股份制后,迄今最大的一笔宫灯订单来自于什刹海旁边的恭王府,100多盏。
那还是赶上恭王府修缮。
而这样的机会也难得一遇。
因为宫灯一挂就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全是榫卯结构,很难坏。
⑦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
全是木质结构,用料讲究,红木和紫檀为上选,梨、枣次之,桦木、栬木等硬杂木为三等。
⑧行当里有句老话叫“三分手艺,七分家伙”。
手艺高超的宫灯技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雕刻镂花时要用到锼弓子,以铁丝磨其空隙,这个家伙得自己捯饬。
现在虽然有了更为先进的曲线锯,但是弯儿活出来的很毛糙,雕刻这一环还是要手工才有味道。
机械化虽然提升了速度与产量,但却不能复制手艺人的灵气。
那种神韵,非手工出不来。
⑨“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当然也关键,龙头龙脚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
”这段顺口溜是北京宫灯制作的要诀,郭师傅说从架子、开料、开榫、拓样、锼活、溜活到雕刻、攒架子、粘牙子、磨活等,少不了还要堵腻子、上色、抛光打蜡、手绘玻璃片儿、手编灯穗,再制作圆光、卡子、灯钩,最后钉灯组装、包装……制作一盏宫灯需要上百道工序。
入行35年,制作宫灯的“木活”和“花活”,郭师傅早已驾轻就熟,以前绘玻璃片儿还得在纸上画草图,现在不用勾图了,都在脑子里装着,很多工序合着眼都能干。
⑩2008年6月,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火焰的光芒会渐渐暗淡下来,一年里三盏宫灯都卖不出去。
⑪“有几个年轻人认识这玩意儿?国家现在叫它‘非遗’了,为什么叫它‘非遗’?肯定是没人要,认知度低啊!””他满脸的无奈,“纯市场化,准得灭亡。
”⑫屋外的斜阳,转瞬消隐在天际。
送我到胡同口,几户人家门前的大红灯笼亮了,“再干个六七年,我也退了,那一天,我会送自己一个礼物——六方宫灯,图样我都想好了……”3 . (1)在第⑤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耳rǔ目rǎn(2)请说说对第②段“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一句加点字“挤”得理解。
4 . 请简析第①段的写作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5 . 从文中看,造成北京宫灯制作面临窘境的具体原因是①;②;③。
6 .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词,通读全文,分析郭师傅身上表现出的“工匠精神”7 . 对于本文标题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孤灯”暗示了本文写作对象的萧条式微。
B.“斜影”借夕阳投影隐喻宫灯手艺的没落。
C.标题表达作者对传统工艺陷入困境的忧虑。
D.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三、句子默写8 .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王维)(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逢入京使》岑参)(3)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4)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生》李商隐)(5)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6)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
(《约客》赵师秀)(7)《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仪式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
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9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___________________(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___________________(3)腰白玉之环腰:___________________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1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1)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
不可惯习懒惰。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2 . 下面对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于“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B.《曾国藩家书》不只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为人哲理、指导做人处世、持家教子的家风宝典!C.(乙)文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D.当代父母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得到启发:培养孩子可以“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但不要“为大官”。
13 . (甲)文中阐述君子的语句是“_________”(乙)文中作者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
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水浒传》是一部奇书。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材料一]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