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
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词中折射出一种离愁别绪、思乡念国、伤春与悲秋的悲情意识。
本文通过评析李清照词中折射的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的意识,升华出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应有的本质,呼吁“闺媛” 中的古典美。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解放;古典美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济南人,她作为一代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她的出现在以男性为主流的文学创作队伍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她打破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失衡局面,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她出生于文学氛围很浓的官僚家庭,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
她父母博雅能文,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文人,不仅传授给她以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把她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具备的艺术才能。
耳濡目染,李清照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仅仅有家学渊源对封建时代的一位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原因是其复杂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19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26岁起与丈夫及丈夫全家退居于山东青州。
宣和三年秋,李清照随丈夫至莱州任所,后又相从于淄州任所。
她的前期生活虽受党争的牵累,起伏不定,但婚后伉俪情感投契时多。
所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少女、少妇生活,表现她美满幸福的生活,以及离别情怀,热情、明快、婉丽动人。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带着他们前期搜集整理的十五车金石文物书画等,渡过淮河、长江南下江宁奔母丧。
不久之后金人攻打青州。
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李清照安静的生活。
她随赵明诚不断流徙,客居异乡。
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
从此,李清照自己孤身一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体痛苦,漂泊江南,流徙于江浙一带。
怀着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追忆,怀着对亡夫的不尽思念,怀着对北伐的深沉梦想,在遭遇了金石散亡、再嫁匪人的巨大不幸之后,结束了凄苦流离的后半生。
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深沉凄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爱国情感。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博采众长,“下开南宋风气”,①词尤其突出,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
②作为“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到须眉”③的大家,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
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
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截止目前,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主要有:陈祖美的《李清照新传》,王延悌的《李清照评传》,刘乃昌的《李清照词鉴赏》以及《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
主要是对李清照的一生进行描述,其词作的社会背景,词的分期,特点,对词内容及李清照个性的解析,大多①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6.②李调元.雨村词话.[Z]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2.③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4.认为李清照是一位封建时代难得的才女。
本文结合各位前辈的观点,除参考以上原始文献外,又参考了部分优秀论文,如:“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李清照词的写愁艺术”等,提炼其中的精华并给予延伸,从而得出李清照词中折射出的几种典型的女性意识,并突破前规,联系当代女性解放运动,指出真正的女性解放是一种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和个性的发挥,“闺媛”中的古典美才是女性魅力的体现。
一、南渡前的易安词及女性美的体现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局限在贵妇人生活狭隘范围,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高雅坚毅的情致及自恋型人格倾向。
(一)高雅情致谈及李清照,大多数人将其归入“闺媛”行列,这主要是与她南渡之前的词作有关。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闲适、风雅,故多作闺情词。
她的词作委婉细腻却不冶艳,高雅清丽却透露着真情。
比如在《如梦令》这首小令中,以青纯少女独有的微妙之感,精心描绘了一副日暮醉归的生动画面:沉醉其中而不知归路,以至“误入藕花深处”。
.爱花,这或许是女性的天性,李清照非常喜欢梅花,在她的词作中,咏梅的就有七首,但她却有别于古之君子以花喻德,从她的词中所看到的,只有那种脱离了尘嚣与世俗的高尚情致。
如《渔家傲》就有其特异之处。
前人写梅花雪景,往往突显“寒梅傲雪”意境,而李清照这首咏梅词,在同类题材的咏梅词中显得别致、新颖,具有其他咏梅词所未具有的色彩和格调,这就完全受词人心境的影响。
从词中“寒梅点缀琼枝腻”和“玉人浴出新妆洗”,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娇媚、艳丽的柔美形象。
此词之所以能出新,是因为词人在生活中发现了“明月玲珑”这一特定情景下的梅花雪景的美。
如果一个作家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到事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美,其作品就会落入俗套,不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美感来,词人有着如此高雅的潜质,实属难得。
(二)坚毅刚健,不屈不挠一般认为,词有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①可见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对李清照作品的研究也多偏重于婉约的特色。
长此以往,人们对李清照的性格特征就形成了一种很片面的认识,以为她是惜春伤别写愁的。
其实,李清照的词中亦有充满豪情之作。
王延梯著《李清照评传》的出版说明中有这么一句话:“作者捕捉住李清照性格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坚毅刚健的一面……”,以为刚健是李清照性格的主要方面。
但事实上,在该书中作者并没有很明确地把李清照性格坚毅刚健的一面上升到支配地位,更没有对此作系统的论述。
综观李清照一生,我认为其性格中不仅具有坚毅刚健的一面,并且认为这在她的性格中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这在她的很多事迹和诗词文献中都能得到证明。
李清照少有诗名,早年著《词论》,在这篇《词论》中,李清照历评唐宋以来词坛名家之得失,甚至不避讳同时代的名家,评柳永:“变旧声为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然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评王安石,曾巩等人作词“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批判他们“以文为词”尽管这些见解未必确当,但她既不蹈袭前人陈说,又不苟同于时人见解,而是独唱一家之言,这一点,没有足够的勇气是做不到的。
还有,李清照新婚后不久,以一个过门不久媳妇的身份,向身居高位的公公上诗,且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②这样直言的批评,不能不说是其刚毅性格的显露。
试想,如果李清照只是个恪守礼教而性格软弱的婉约女子,又怎会如此犯上?李清照的文学创作,诗、词、文均颇有成就,理应有相当的满足感,但是她却慨叹:①王士祯.花草蒙拾[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12.②刘乃昌.李清照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这首词的言外之意是:有了惊人的诗句又能如何?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美好理想吗?可见她不满足于吟诗填词,而有别的更高的理想与抱负,这是一般的封建女性极其缺乏的。
《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了李清照和其夫比赛记忆力一事,显示了她争强好胜,个性坚毅的一面。
“余情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史书,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复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而志不屈。
”李清照不仅争强好胜,而且简直有些扬才露己。
她读书博闻强记,力求胜过别人,作诗则好用险韵,她的词中就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句子,说明她是经常做险韵诗的。
她不满意“世人作梅词,下笔更俗”①的状况,还是一种勿求胜人的心理。
(三)自恋型人格倾向在李清照之前,文学创作几乎被男性垄断,女性作家虽然不乏其人,但能形成风格,开创局面者则寥寥无几。
文学创作的总基调是男权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
他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清扬浊,女性的创作却只局限于抒写离情别思、闺愁闺怨。
李清照以她空前绝后的创作为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挣得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分析,支持李清照进行多方面艺术创作的动力则是其自恋型人格倾向。
自恋观点始于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恋倾向,即人的主要兴趣,爱和关心既能朝向自身,亦能朝向外在世界。
他的这种观点完全可以用于探讨艺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主要以词奠定了其不朽地位,她一般被视为一代人的杰出代表。
但实际上,这远非她艺术创作的全部,她诗、词、文均擅长。
她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自觉追求,是对封建社会对女性束缚的反叛,是对“女性无才便是德”这一人格模式的冲击,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识,是明清时代女性张扬才华的先声。
这样做的动力就是自恋倾向,也就是她人格主体意识的勃发。
另外,她词中所展现的忧伤之美也源自自恋。
在封建时代的男女婚姻中,李清照算是一个幸运者。
她18岁嫁给诸城太学生赵明诚之后,两人琴瑟相和,感情笃深,且志趣相投,这些情景都详细的记载在《金石录后续》中。
然而相爱愈深,离别后就愈痛苦。
他们过了大约十年的平静生活,赵明诚便出外做官了。
俩人从此天各一方,只能通过书信往来,寄托心中的相思。
但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即使这样的问候也非常不易。
所以李清照就把心中如丝如缕的绵绵情思诉诸词的创作。
写下了如《醉花阴》、《一翦梅》、《香冷金猊》等著名的怨别之作。
像《一翦梅》中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因思念而产生的愁情被作者具体化、形象化了,十分动人。
从中表现的词人形象与《醉花阴》中瘦如黄花是一致的,叫人看到了一位才情横溢、气质柔弱、内心细腻的女性形象。
在李清照的词创作中,不论是对丈夫的思念,还是对昔日的回忆,对孤独的品味,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自恋意识。
自恋是天才的自我欣赏,我们从李清照的词创作中,可以看出,词人有意的突现相思的忧伤美、回忆的孤独美,这其实就是自恋人格倾向的具体体现。
还有,前人评价李清照“倜傥有丈夫气”,②可谓指出了她性格气质中的核心。
她虽出身名门,却无贵族女子的娇气。
她写下了《夏日绝句》、《渔家傲》等这样气质豪迈的诗词,①陈祖美.李清照新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58.②沈曾植.菌阁琐谈[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8.表现了一种人格的阳刚美。
她的这种性格特征,集中表现在她的著名论文《词论》中。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普通人均有自恋倾向,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女性的才华一直被压抑着,而李清照却有意的表现、发展着自己的自恋人格倾向,无疑具有反叛意义,而且对后世,尤其是明清才女的大量涌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明清女性文学创作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