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张光荣教授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指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或者产生过多,引起血尿酸浓度升高,多余的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肾脏中,刺激肾脏周围组织,产生炎症造成肾组织细胞损害的一类疾病。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着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优点。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张光荣;经验总结
张光荣教授,中医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姚何生研究室副所长。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在肾脏病的研究中造诣颇深,现将张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高血尿酸不断的刺激人体组织器官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学基础。

根据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的“痹证”、“血尿”、“历节”、“水肿”、“淋证”、“虚劳”、“腰痛”、“关格”等范畴[1]。

张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学病因为:外因风湿热邪侵入人体经络脏腑;内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醇酒等,内外因相合而得。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可以归纳为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毒为标。

2辨证论治
2.1临床表现
本病的早期病人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没用明显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测可示:慢性高尿酸血症、轻中度蛋白尿、酸性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伴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后期常有腰酸、水肿、关节肿胀不利等表现。

饮食睡眠大便一般正常,小便气味偏骚,舌脉因人为异,多数病人的舌象和脉象以湿热偏重。

主要表现为舌偏红,苔偏腻,脉偏滑。

2.2基础方
黄柏、薏仁、苍术、萆薢、土茯苓、川牛膝、杜仲、黄芪、制附片、威灵仙。

药物用量按病人的个人情况而定。

2.3方解及药物特点
方中的黄柏、苍术、薏仁、土茯苓、萆薢能清热利湿,泄浊解毒。

黄柏:苦,寒,无毒,入肾经。

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本草纲目》:“去湿热,泻阴火,滋肾水,去痿弱”。

苍术:苦,辛,性温,无毒,入脾经。

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

对湿阻中焦最为适宜。

《本草征要》:“苍术为湿家要剂,痰与气俱化,辛温快气,汗与郁并解。

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

薏苡仁:味甘,气微寒,无毒,入脾、肾二经,兼入肺。

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止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草蒙筌》:“薏苡仁去湿要药也”。

土茯苓:甘平,入胃、肝二经。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本草备要》:“通,祛湿热,补脾胃,甘淡而平,阳明(胃、大肠)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

萆薢:味苦,甘,平,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

本品善利湿而分清去浊,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本草征要》:“祛风而通经络,利湿而分清浊”。

方中黄芪、杜仲、制附片能健脾益肾、温阳化气、升清降浊。

黄芪,甘,微温,性平,无毒,归肺、脾、肝、肾经。

本品甘温,善入脾胃,善于补中益气。

《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杜仲:味辛,甘,平,温,无毒,入肝、肾两经。

本品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

《本草备要》:“补腰膝,治腰膝酸痛”。

《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本草易读》:“(附子)通行十二经,暖肾燥脾,除湿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挛,回将绝之元阳,降逆上之浊阴”。

方中川牛膝、威灵仙能通经活络消瘀。

川牛膝:苦、甘、酸,平。

归肝、肾经。

本品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

《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威灵仙:辛、咸,温。

归膀胱经。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袪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

《本草汇言》:“大抵此剂宣行五脏,通利经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直往。

追逐风湿邪气,荡除痰涎冷积,神功特奏”。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泄浊解毒、活血通络、健脾益肾之效。

2.4临床加减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湿热型、阴伤型、气虚型、血瘀型,还有后期的脾肾两虚型。

2.4.1湿热型
湿热偏重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黄柏、薏仁的用量,以加强祛湿热的效果;减去黄芪、制附片两味药,以免温燥伤阴助热。

2.4.2阴伤型
病人本有阴血虚或湿热日久伤阴等情况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养阴要麦冬、生地、玄参等,减去黄芪、制附片两味药,以免再度伤阴。

2.4.3气虚型
病人本有气虚或是病久耗气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黄芪的用量,减少清热药黄柏的用量,以防伤阳气,同时少佐附片,以微微助阳生气。

2.4.4血瘀型
病人本有血瘀或是邪气阻滞经脉脏腑日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当归等药,同时加大川牛膝、威灵仙的用量,以通经活络消瘀。

2.4.5脾肾两虚型
病人年事已高或是病久累及脾肾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用山药、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等药,同时加大薏仁、杜仲的用量,以加强补脾肾的作用。

以上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几个类型,其中还有很多的兼挟症状,十分繁琐,难以一一举例,就不在此多加分析。

3结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2],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3]。

临床上西药常规使用别嘌醇片来降低血尿酸,此药不能保护肾功能而且长期应用可增加肾脏病变的损伤程度。

张教授运用此方加减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疗效,不但可以降低尿酸而且可以保护肾功能,同时未发现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o):601.
[2]郑平东,周士林,黄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644.
[3]韩洪.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3):1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