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电子教案
模块8 计划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划和总结的格式;
2.了解计划和总结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能够由现象到本质地对某项工作进行总结。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加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计划“三要素”构成。
【教学难点】
总结正文的五种结构形式的掌握。
【教学媒体和方法】
多媒体课件PPT教学;小组探究法,实地调查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对计划总结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分析]
案例中小赵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大凡做事,有了计划才会成功,不作计划就会失败”。
这句话简要地说明了计划对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每做一件事,都要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
有计划,才能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增加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对未来工作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及早防范,避免被动,减少失误。
有了总结,才能找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再认识,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明确今后工作方向。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60分钟)
一计划
[讲解]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人们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学习或工作目标、步骤、措施做出预先安排和拟定的一种应用文书。
规划,安排,方案、设想、打算,都属于计划的范畴。
(二)计划的种类
从时间、范围、内容、形式和性质的角度划分,计划有不同种类。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计划的种类”,让学生明确用不同的标准划分,
计划有不同的种类。
[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根据上述分类标准进行讨论,指出下列计划的种类(教师用PPT 演示):
1.
《我的暑假社会调查的打算》 (个人短期专题计划)
2.《××职业学校2008年工作计划》 ( 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3.《××市交通局运管处2008年春运方案》 ( 部门短期生产计划)
4.《××市红星街道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思路》 (专题计划)
5.《××县关于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的五年规划》 (长期专题计划)
[讲解]
(三)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2.目的性
3.约束性
4.可行性
(四)计划的结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文字,了解计划的构成要素。
总的说来,计划分为条款式和表格式两种,无论哪一种,计划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部分。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计划的结构”,让学生明确计划的构成。
[分析]
计划的结构中“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的“三要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三者的关系:目标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措施解决“如何做好”的问题;步骤解决“分几步做”的问题。
另外,教师还可介绍“表格式”计划。
表格式计划一般可设置若干栏目,如项目、任务、要求、执行人、完成期限等,在表格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简洁的文字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依照计划的项目要求,在计算机上制作表格,加强对计划要素的了解。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表格式计划”,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计划的构
成和应用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