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单位:编号:
2、钢筋工程
(1)钢筋由加工场集中加工,运到胎架现场绑扎。
(2)钢筋绑扎时钢筋的级别、
直径、根数、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连接宜采用焊接,钢筋焊接时进行打弯处理,确保钢筋焊接后位于同一条轴线上,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
焊接接头长度区段(35D 且不小于50cm)内不能出现2 个接头,接头率不大于50%。
(3)绑扎时主筋如有接头,接头位置应错开,同一截面(1.3 倍搭接长度范围)内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50%。
(4)钢筋绑扎时钢筋的交叉点宜采用直径0.7~2mm 的铁丝扎牢,必要时可采用点焊焊牢。
绑扎宜采取逐点改变绕丝方向的8 字型方式交错扎结。
(5)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但绑扎的交叉点宜占全部交叉点的40%以上。
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6)保护层垫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性,垫块的制作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1mm,保证设计的净保护层厚度。
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
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
垫块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4 个/m2,重要部位宜适当加密。
3、混凝土工程
(1)禁止随意往混凝土运输车内加水,如混凝土质量有问题,可以通知试验室处理。
(2)混凝土浇筑时要专人指挥车辆,避免发生混凝土碰撞预制块、模板或伤人。
(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能超过 30c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移位间距不能超过作用半径的1.5 倍,与侧模保持5~10cm 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10cm。
每一振点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起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4)混凝土浇筑后采用二次收面,第二次收面时把握好收面时间,在初凝前完成二次收面。
收面要平整,消除表面干缩裂纹,并进行横向拉毛处理。
(5)混凝土浇筑完要清理干净模板水泥浆和场地内杂物。
(6)混凝土初凝后顶板采用土工布覆盖,喷淋洒水养护。
4、预埋件施工
梁体预埋包括梁底透气孔、顶板预埋件、横隔板预埋筋、伸缩缝钢筋、边梁护栏预埋筋,低边边梁泄水管预埋孔道、预埋钢板(固结墩、盆式支座)等。
预埋件的位置和外露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5、预应力施
工
(1)预应力管道坐标按设计定位准确,波纹管定位筋按直线段80cm、曲线段40cm 进行设置。
(2)钢绞线下料准确,工作长度适宜(注意需采用延长套筒的长度),存放时防止油污、泥水污染与锈蚀。
(3)预应力穿束前进行梳编,每间隔1.5 米采用铁丝将钢绞线进行绑扎,保持钢绞线相对位置不变,锚具及钢绞线端头进行编号,梁体两端的钢绞线及锚具对称进行布置。
(4)张拉时注意油表要与千斤顶配套使用,按规范要求进行标定。
张拉前安装好防护挡板。
(5)前三片梁要进行预应力检测,后续按2%进行检测,且不少于2 片,需要检测的梁张拉后预应力筋不能进行切割。
(6)张拉后多余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
6、
孔道压浆施工
张拉后48 小时内要进行压浆施工,压浆时按配合比进行拌浆,稳压时间3~5 分钟,压浆顺序为先下层后上层。
7、梁体存放
T 梁存放只能存放一层,箱梁存放不能超过2 层,梁体要设置支撑,防止倾覆。
四、质量标准 1、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受力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10mm,钢筋
骨架长+10mm,
宽、高+5mm。
保护层厚度+5mm。
2、梁体尺寸允许偏差:长度+5,-10mm;宽度:T 梁顶板+20mm,梁肋+10,-0mm, 箱梁底宽+20mm,顶宽+20mm;高度:T 梁+5mm,箱梁0,-5mm;断面尺寸:+5,-0mm。
3、外观质量要求。
1)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施工缝。
2)混凝土表面得出现蜂窝麻面如有必须进行修整。
3)混凝土表面不宜出现非受力裂缝;裂缝宽度0.15mm 必须处理。
注:1、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及质量要求高的特殊工程除口头交底外,还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
2、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