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公开课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公开课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

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
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营养配餐”“路线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

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搭配服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对,是马戏团小丑—奇奇。

动物园请他参加表演,他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

他有一大堆演出服,看有什么,什么样的帽子。

,他想从这些服装中选出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来,请咱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咱们先来这些服装分分类,(分两类)如果由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生答)师:同学们搭配的方法可真多,又各不相同,看来搭配中有着很多的学问,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搭配中的学问”吧!(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搭法,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服装图片,把它拿出来摆一摆,搭一搭(生动手摆)。

把你的搭法摆出来给大家看看同桌相互交流你的搭法,(学生展示)
下面的同学可要仔细倾听,看他的搭法和你们的是否一样?(学生展示)还有其它的搭法吗?(有)(学生展示)他们的搭法有什么不一样?他是用什么方法搭的这么多的?(是按顺序搭的)有序地搭配会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
(抓住“分别”找出有序。

分别就是依次去与裤子搭配,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非常有顺序)(板书有序地搭配)。

师:刚才同学们有序的搭配让我们听的更清楚,那怎样记录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连线)怎样连(依次,分别)一条线代表一种搭法。

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共有6种搭法。

师:刚才你们的搭配中都是先选的一顶帽子,再有序地和三条裤子搭配。

你还有不同的选法吗?(生答课件显示)小结:无论是先选帽子,还是先选裤子,它们的搭法是一样的。

只要遵循有序地搭配方法,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全。

师:(收图片,用坐姿告诉我你已做好)现在如果没有了图片,那用什么来代替图片呢?(生答)那请同学们拿出纸来画一画,写一写。

(投影展示。

预设:用不同的图形代替图片表示出了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然后进行了有序的或连线搭配,或用不同的字母,不同的汉字)
师:我这儿还有作品,你看得懂吗?和你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涂不同颜色,标不同数字?(生比较回答))(区分同类服装不同颜色或不同样式)
同学们太棒了,用了图片,图形,字母表示出了服装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方便、简洁、快)营养:
师:我们为奇奇选择了漂亮表演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

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先要把肚子填饱,看他来到那儿?(出示课件)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

分成几类?(生答)还有要求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按要求表示出来吗!(学生展示)一共有8种搭餐方法
师:如果再添一种主食,那又一共多少种搭餐方法呢?(生答)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知道是12种的呢?
路线:
师:奇奇吃完饭?该去动物园啦!请看去动物园的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答)
师:从学校到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现在请同学们动笔搭一搭。

生;一共有6条路
师:请同学们观察去动物园的路线的搭配方法和服装的搭配方法都有几种搭配方法?为什么,它们的画得也一样,?(生答)(都是把两类事物搭配在一起,其中一类是2种,另一种是3种,所以画出的图示一样。


总结: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他因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演出非常成功,他在这里谢谢大家了,相信同学们在帮助奇奇的过程中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对,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时我们只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就可以生活中的搭配中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经历了两种不同事物的搭配过
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录制了微视频,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

课上通过学生自学汇报,再发现总结方法并渗透数学思想,最后是练习巩固。

从课堂学生的表现看,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对搭配的方法掌握也较好。

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我们初次尝试课前微视频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度高,回顾整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我觉得,应在以下几方面改进。

1.微视频的录制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还需具体明确。

例如:在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应布置想一想怎样写
算式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时,应在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再指名汇报。

通过学生的交流,更加了解搭配的方法,为搭配方法的总结奠定基础。

3.练习题的设计还需多样化,拓展的练习处理有些匆忙。

4.学生语言的表达还需加强。

我觉得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掌握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考的方法,学到了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的逆行学生此方面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