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节池混凝土施工方案

调节池混凝土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调节池长45m,宽30m,埋深4.5m,池底、池壁混凝土施工量较大,。

二、编制依据为保证工程质量,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主要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有关要求、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等,具体为:1、《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2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5-2002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2002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0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2三.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1)按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工人上岗操作培训。

(2)根据施工图编制材料的使用数量,进场的时间计划。

(含技术质量要求)(3)使用商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有开盘证明”。

(4)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办法。

(5)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3.2 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在设计文件中未明确规定时,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在有较轻微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无论采用何种水泥,均应采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MPa。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3)细骨料: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6)掺合料: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3 主要机具(1)商品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筒、砼试块模具、插入式振动棒、平板式振动器、混凝土垂直和水平运输设备等。

(2)其他机具:钢筋加工机械、模板加工机械、电焊机等。

3.4 作业条件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钢筋、模板工序已完成,办理隐蔽工程验收、预检手续。

检查穿墙杆件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

(2)对各班组做好技术交底。

(3)材料须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并换算出施工配合比。

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并做好开盘鉴定工作(4)运输路线、浇筑顺序均已确定。

3.5 材料和质量要点1.1.5.1 材料的关键要求(1)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42.5MPa,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不应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并不应将相同品种、强度等级但不同批次水泥混合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

(3)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p H 值小于4 的酸性水和PH 值大于9 的碱性水、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量1%的水,以及海水、污水、工业废水等均不得使用。

(4)熟悉外加剂厂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产品说明书,必要时进行复检和模拟试验。

3.6技术关键要求(1)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宽度,对处于与土体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构件,规定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对特殊重要工程、薄壁构件或处于侵蚀性水中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控制在0.1~0.5mm。

(2)防水混凝土结构常采用普通防水混凝土和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且其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

提高普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应采取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技术参数的措施。

水灰比值不宜大于0.55。

砂率以35%~45%为宜,灰砂比以控制在1:2~1:2.5 的范围为宜。

(3)做好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是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4)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控制在3%~5%。

(5)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3.7 质量关键要求(1)所用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现场复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应合格。

(2)检查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合用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掺量等。

(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两次。

掺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测定其含气量。

(4)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无缝隙、杂物,对欠缺处应及时纠正。

(5)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验收单。

(6)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

(8)墙、柱模板固定应避免采用穿钢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

模板平整、拼缝严实不漏浆,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担浇灌混凝土时承受物体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要求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湿性小,支撑牢固,墙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应在螺栓中间加焊止水片(图1),管道、套管等穿墙时,应加焊止水环,并焊满。

(9)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以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回填土完毕,以防止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下沉,引起结构裂缝。

四.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配制→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1)混凝土配制选购商品混凝土应遵照《预拌混凝土》GB14902 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应按照设计配合比,根据当天测定骨料含水率,计算出施工配合比配制,各种材料用量应逐一计量,且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1.1.6.2-l 的规定。

现场搅拌投料顺序为: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

投料先干拌0.5~1min 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l~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

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参见表1.1.6.2-2。

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水灰比不得大于0.5,砂率宜为40%~45%,灰砂比宜为1:2~1:2.5。

防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掺入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在120~150s 间。

采用商品混凝土或混凝土搅拌至现场较远时要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常温下半小时内运到现场于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积水和污物,自落高度不得超出1.5m,否则加串筒或溜槽等进行浇筑,浇筑时每层厚度不超过30~40cm,两层间隔时间不超过2h,夏季时相应缩短。

(2)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放水混凝土搅拌物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拌合。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使用泵送时,应预先泵水,再应用2~3m3 原配合比水泥砂浆(减石子)润湿输送管内壁,并在间歇时保持一定余量以免空气进入输送管造成重新泵送时堵管。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3)混凝土浇灌底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在墙体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需将表面清理干净,先铺一层20~25mm厚1:1水泥砂浆。

浇第一步混凝土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灌40~50cm。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其落距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加串桶和溜槽。

防水混凝土要用机械振捣密实,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缓慢, 插点间距应不大于40cm,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过振。

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4)施工缝的位置及接缝形式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施工,不得留施工缝。

墙体上不得留设垂直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其位置留在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 处。

距穿墙孔洞不得少于300mm。

如需留垂直施工缝,应与设计协商解决。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较多的地段。

施工缝采用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图3)(墙厚小于30cm)。

新旧接搓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清除浮浆,用水清洗后保持湿润,铺一层20~25mm厚的1:1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与铅丝尽量不要穿过混凝±防水结构。

若需穿过时.应在穿填螺栓上加焊止水环,要求止水环必须满焊无遗漏,止水环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穿墙螺栓在拆模时,将外露螺栓头切撑3)施工缝浇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浮浆和杂物清除,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

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4)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

(2)变形缝处止水带侧的模板必须固定牢固,确保密封,严禁在止水带两侧渗浆。

(2)钢板止水片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必须准确,混凝土施工时不得变形与移位。

(附图固定牢固见图5)。

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应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混凝土密实度。

(5)钢套管安装5.4.6 施工工艺5.4.6.1 工艺流程穿墙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套管制作→现场钢筋绑扎→套管安装固定→隐蔽验收→模板支设→浇混凝土→防水材料嵌填→封口钢板焊接试水5.4.6.2 操作工艺(1)套管加焊止水环法:在管道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处,预埋套管,防水套管的刚性或柔性做法由设计选定,套管上加焊止水环,套管与止水环必须一次浇固于混凝土结构内,且与套管相接的混凝土必须浇捣密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