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不打就垮。

学校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学生的文化程度与掌握科技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

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作为大众教育的今日之学校一样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

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

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

当前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

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

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

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

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

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

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

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手口预测,使教育和指导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上级行政部门,教委颁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一日常规,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

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

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

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看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据上级领导部门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1)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结合点”找得好,学生爱听,育人也就落到实处(2)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所谓校内德育网络应包括校级、中层及基层的代表,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建立校外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长子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了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当前学校德育效果欠佳,从外部原因分析是社会大变革对德育的复杂影响,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只有看清当前的德育形势,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作用于社会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