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8-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感冒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去治疗,主要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也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所认同或采用。
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咳嗽、头痛、流涕、咽痛都服用,甚至还常用来预防感冒,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物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目前,市面上抗感冒的药品很多,而且商品名各异,其实它们的成份常常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但常见西药成份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解热镇痛药
大多数抗感冒药都含有解热镇痛顾份,如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消炎痛、布洛芬、安乃近等,它们能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
发烧是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扑热息痛是治疗发热的常用药物之一。
目前认为,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中,只要合理使用,扑热息痛最为安全,但必须
在安全剂量(每次1g)之内,如超过安全剂量同样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非常严重。
近年发现,如每次服用5g,引起肝功能障碍者就比较多见;如每次服用10g,那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伤,导致致死性肝功能衰竭;安乃近多用于急性高热时退烧。
其退热作用强,易致患者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长期应用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另外,解热镇痛药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
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
2 泌尿系统: 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大多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
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感冒时应慎用含上述解热镇痛成份的感冒药,此外,双氯酚酸钠对血小板也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血尿。
3 血液系统: 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虽然抗感冒药致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低,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但已患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慎用。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份也可引起出血,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本身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加重凝
血障碍而引起出血。
4 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中较为多见,例如:复方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
因此,哮喘病人禁用阿司匹林,对含其他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二抗过敏药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海拉明等,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具有消除或减轻打嚏和流涕等抗过敏作用,但有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药期间,不能驾驶车船、登高作业或操作危险的机器。
三收缩血管药
如麻黄碱、苯丙醇胺等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尤其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缓解鼻咽部黏膜肿胀、充血、减轻鼻塞症状。
咖啡因还能兴奋大脑皮层,收缩脑血管及减少脑血管搏动幅度,能缓解头痛、乏力等症状。
四抗病毒药
如金刚烷胺、吗啉胍等,能阻止或延缓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穿透、抑制病毒的复制,防治流行性感冒等。
五中枢兴奋药
有些制剂中含有咖啡因,一是为了加强解热镇痛的疗效;二是挂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
偶有过量使用,可致恶心、头痛或失眼,
长期过多服用可出现头痛、紧张、激动和焦虑。
此外,孕期和哺乳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感冒,用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孕期延长、对胎儿有毒性、哺乳期闭乳症等。
孕妇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成份的抗感冒药,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成份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哺乳期妇女女用抗感冒药,以及用药时继续哺乳应以下情况:1、氯苯那敏有抗m胆碱受体的作用,可能抑制泌乳,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2、金刚烷胺可从乳汁小量排出,可能使婴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乳母不宜使用。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份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若选药不当,或盲目合用,易造成重复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反应的累加,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
因此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且不能服两种以上的抗感冒药,以免相同成份造成药物过量。
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但多数症状轻微、可逆,即便如此,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此类药物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用的非处方药,患者在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复方合用,同时切勿滥用抗生素。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尤其是孕期、哺乳期妇女、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您的生命安全,请
正确合理的应用抗感冒药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天利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铁路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