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论文

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论文

探析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摘要】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选用
【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64-01
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由于抗感冒药为非处方药(otc),使用广泛,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感冒清、新康泰克等。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感冒虽不是疑难杂症,但往往是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同时,所致不良反应也是复合的。

1 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 解热镇痛药
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
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这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也有报道①。

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

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用药量成比例②。

1.1.2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是抗感冒药文献报道最多的。

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大都有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③。

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感冒时应慎用含上述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

此外,双氯酚酸钠对血小板也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血尿。

1.1.3 血液系统
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虽然抗感冒药致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低,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但已患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慎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也可引起出血,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本身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加重凝血障碍而引起出血。

对乙酰氨基酚有致大量鼻出血的报道④。

1.1.4 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有报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过敏性休克⑤;另外过敏反应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中较为多见,例如:复方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

因此哮喘病人禁用阿司匹林,对含其他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期和哺乳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感冒,而用药则主要表现为孕期延长、对胎儿有毒性、哺乳期闭乳症等⑤。

孕妇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成分的抗感冒药,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成分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哺乳期妇女应用抗感冒药以及用药时继续哺乳应注意以下情况:(1)氯苯那敏有抗m胆碱受体的作用,可能抑制泌乳,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2)金刚烷胺可从乳汁小量排出,可能使婴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乳母不宜使用⑤。

3 抗感冒药物的合理选用
3.1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对于广告的宣传不可盲从,另外,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若选药不当,或盲目合用,易造成重复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反应的累加,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且不能服两种以
上的抗感冒药,以免相同成分造成药物过量。

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就诊。

3.2 抗感冒的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物。

药店里销售的抗感冒药剂种类繁多,有些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处方却大同小异。

若消费者不去了解感冒药中的组成成分的作用,盲目去择药、吃药,极易导致用药的不当,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购买非处方药物时,一定要读懂其说明书,特别注意药品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对症使用药物,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3.3 婴幼儿应禁止使用感冒通之类的药物!因为感冒通之类的药物中的双氯芬酸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婴幼儿服用后可造成血尿。

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肾功能不全的儿童来说,不能使用此类药物。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但多数症状轻微、可逆,即便如此,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此类药物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用的非处方药,患者在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复方合用,同时,切勿滥用抗生素。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尤其是孕期、哺乳期妇女,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程勇;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谭子梅;常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1年07期
[3] 陈泽莲,管玫,唐尧,潘晓鸥,杨洋;638例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9期
[4] 楼丽君,翁源红;102例药物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04年04期
[5] 尹金星;浅谈感冒药[j];辽宁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锋,男,出生于1964年9月21号,汉族,现在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工作,曾发表省级论文13篇、论著4部。

1994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项;1998年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医药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