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PPT说课课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 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
功是标量及正负功的意义。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二、教法分析
先学后教法
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
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 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 础。
(二) 教学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功。
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 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 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
理论推导
F2
突出重点
α F
F1
α
F
l
W=W1+W2 =F1l+0 =Flcosα
强化结论
[例1]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受-10N的水 平向右的力推动,运动8m时突然将此力反向,但大 小不变,一直把物体推回原处(即全过程总位移为 0),能否用W=F·lcosα算出此力在全过程中做的功 等于零?总功为多少?
§7.2
功
说课人:徐
峰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 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 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
通过交流合作最终得出全 过程中推力做功W=160J而不等 于0,从而明白W=F·SCosα只 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 恒力做功,同时还初步学会处理 “变力”做功的方法之一,将运 动分段,使每段都可以看作是 “恒力”。
强化结论 [例2] 其中F=100N
S=1m
设计目的:
1.加深对公式中α的理解 2.引入正、负功
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正负功”这一难点
⑴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从公式上看α>90°时,Cosα<0,W<0 ,即 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观 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⑵因为前几章的学习中,对“负”号我们已强调是表示方向,学生 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功的正负 只反映力是动力时使物体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时使物体速度减小, 不说明功具有方向性 ⑶通过力做负功的例子再加以强化。 例:一同学竖直上抛一物体,请问在上升、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如 何?
巩 固 练 习
情境引入
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 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 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这个 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功引出新课。
问题引领
板书思考问题:
自学课本, 完成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功?做功的两个要 素是什么? 2、若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怎样 计算功的大小? 3、若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不同怎样 计算功的大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问题引领法
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三
学法指导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境和教具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环境和教具
(二)教学流程
情 境 引 入
问 题 引 领
理 论 推 导
得 出 结 论
联 系 实 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