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预防与治疗

疾病预防与治疗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

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

病毒感染的实质是病毒与机体、病毒与易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

病毒致病是由侵入宿主、感染细胞开始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人整体和细胞两个方面。

就诊科室感染内科传染性有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伤口、血液、母婴等目录1. 1病毒传播途径2. 2病毒感染类型3. 3致病机制4. 4检查方法5. 5病毒感染防治病毒传播途径1.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

常见的水平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呼吸道传播:病毒经空气、飞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

(2)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经口食入而感染。

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3)经泌尿生殖道传播:由直接性接触而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4)经皮肤伤口传播:经昆虫媒介的叮咬、动物咬伤或皮肤伤口直接接触病毒而感染。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5)经血液传播: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包括经注射、器官移植等途径引起的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垂直传播病毒经胎盘、产道、哺乳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可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病毒感染类型机体感染病毒后,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依据有无症状,可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依据病毒滞留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1.隐性感染由于侵入机体的病毒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或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但机体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机体免受该病毒的再次感染。

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传播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由于侵入机体的病毒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或是机体的抵抗力较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根据感染持续时间长短。

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1)急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机体可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把病毒完全清除出体外,如甲型肝炎病毒。

(2)持续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机体可出现临床症状,也可不出现临床症状而长期带有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持续感染按病程、致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①慢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长期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机体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

在整个病程病毒均可被查出,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

②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潜伏在机体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复制增殖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此时机体既没有临床症状,也不会向体外排出病毒。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并可检测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③慢发病毒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长时间潜伏在机体内,潜伏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此时机体无症状也检测不出病毒。

一旦发病,则呈亚急性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

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种类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除进入非容纳细胞后产生顿挫感染而终止感染外,还可表现为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体的形成等。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病理导致的组织损伤在病毒感染中常见。

诱发免疫病理反应的抗原,除病毒外还有因病毒感染而出现的自身抗原。

此外,有些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免疫细胞,破坏其免疫功能。

检查方法病毒感染十分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检查不仅用于临床疾病的评估,也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光学显微镜检查用光学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痘类病毒等大型单个病毒体,也可直接检查被某些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中的包涵体。

2.电子显微镜检查①电镜直接检查:用于从疱疹液、粪便或血清标本中直接检查相关的病毒颗粒,如疱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等。

②免疫电镜检查:将病毒标本制成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混合,使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凝集成团,再用电镜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3.病毒分离培养实验室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有组织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和鸡胚培养。

4.病毒抗原抗体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扩散试验以及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等标记技术检测。

细菌是细胞,有细胞壁,有DNA,有细胞器。

可以自行生产合成需要的酶并且代谢。

可以自行分裂繁殖。

病毒比细菌小很多了,主要结构是一个壳子里面有DNA或者RNA。

通过感染细胞,注入DNA或RNA,利用感染细胞的细胞器来复制自身。

然后释放出去感染更多细胞。

细菌可以是无害甚至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是可以独立生存的。

而病毒所有目的就是复制自己。

所以不感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是为最纯粹的selfish gene。

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反过来就不行。

有些病毒感染后会把自己的基因加入到宿主到基因里,从而跟宿主共存。

随宿主基因一起复制。

recombinant DNA就是这么搞出来的,靠病毒vector把需要复制的基因注入细菌细胞。

预防方面,对于病毒最有效的手段是疫苗。

对于细菌,也可以用疫苗,不过更复杂一些。

也可以使用抗生素预防(比如手术前之类的),不过要遵医嘱。

治疗方面,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

由于两者结构完全不同,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反之亦然。

作者:洛水寒链接:https:///question/21765995/answer/19256611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细菌和病毒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相对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是有细胞壁的,这点对后面讲治疗细菌感染很重要);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仅仅是一个蛋白质外壳包裹了一点DNA或者RNA而已细菌是可以自行生长繁殖的,病毒就只能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细菌的个头都是比病毒大很多细菌主要是通过二分裂来繁殖的(个别情况有芽孢),一变二,二变四病毒的繁殖我找了张噬菌体(一种专门捕食细菌的病毒)的图来给你演示一下:<imgsrc="https:///50/885231c720acc6462c93130c050a13b8_hd.jp 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711"class="origin_imagezh-lightbox-thumb" width="499"data-original="https:///885231c720acc6462c93130c050a13b 8_r.jpg">噬菌体感染细菌后,释放自己的DNA进入细菌内部,然后利用细菌内的材料大量合成自身原件,组装起来成为新的病毒。

最后宿主细菌破裂,病毒全部释放出去再去感染新的宿主我还找到了一张3D效果图能展示细菌与病毒的大小差别:<imgsrc="https:///50/e36c67c2fbd304a9690ea98d8ec78e60_hd.jp 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class="origin_imagezh-lightbox-thumb" width="600"data-original="https:///e36c67c2fbd304a9690ea98d8ec78e6 0_r.jpg">非常漂亮吧~!相对细菌来说,病毒是非常小的作者:林鱼儿链接:https:///question/21765995/answer/133984504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细菌和病毒区别较大,不仅仅是定义上,其实从大小,形状,进化,生物活性,治疗手段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1、细菌1.1定义: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

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

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1.2大小及分类1.2.1大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有0.2-0.6毫米大,是一种叫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菌。

1.2.1分类细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

细菌具有不同的形状。

大部分细菌是如下三类:杆菌是棒状;球菌是球形(例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

另一类,弧菌,是逗号形。

细菌的结构十分简单,原核生物,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细胞壁。

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来源于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他发明了革兰氏染色。

这是一般情况下细菌的结构<img src="https:///50/v2-851c9ca9f497b2a6234f9987dcdfa71a_hd.pn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这是众多细菌的形状<imgsrc="https:///50/v2-7bbabe7a68debaa7f70b3621a2d7b900_hd.png"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3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1.3代谢特征繁殖方式及进化1.3.1代谢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