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拓展材料一、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对联。

1、(1987年全国)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A)(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2、( 1991年全国)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完成后面的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1)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A)A.邓拓 / 毛泽东 / 曹雪芹B.邓拓 / 邓小平 / 曹禺C.吴晗 / 毛泽东 / 曹禺D.吴晗 / 邓小平/ 曹雪芹(2)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3、(1992年全国)“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2004年全国Ⅰ)第一题: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树世纪新风)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神州大地新)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5.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

(平仄不论)(2004年福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6.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2004广东)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7.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井拟出恰当的横批。

(2005福建)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振兴中华8.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

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

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

(2008年高考重庆)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9.依据上联对出下联。

( 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题)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下联:未名湖畔我未名[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

此对联抒发了本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二、名联赏析。

(一)写名人的对联。

你能猜出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些历史人物?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2、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苏武)3、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4、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5、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7、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白居易)8、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孔子)9、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勾践)1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12、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1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父子)1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1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16、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1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岳飞)18、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19、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20、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二)各地名胜风景对联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2、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3、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黄州赤壁)4、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九江琵琶亭)5、登楼便欲凌云去;临水应知得月先。

(镇江北固山多景楼)6、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桃花源)7、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广州黄花岗)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9、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10、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南洞庭岳阳楼)11、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乌山琵琶亭)12、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刹钟。

(厦门鼓浪屿日光岩)13、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福建郑成功祠)14、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小桃源)1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16、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17、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净慈寺)18、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 云南黑龙潭联)19、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 颐和园涵远堂联)20、昼夜不舍,天地同流。

( 太原晋祠难老泉亭前联)21、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

( 杭州飞来峰联)22、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 滕王阁联)2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2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玉屏书院)(三)出自名著中的对联1、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西厢记》)2、竹敲残云落,鸡唱晓云生。

(《西游记》)3、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红楼梦》)4、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三国演义》)5、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水浒传》)6、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

(《西游记》)7、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红楼梦》)8、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儒林外史》)9、六代兴亡几点清弹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唱万山惊。

(《桃花扇》)(四)各行业的对联1.[药店]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2.[餐馆] 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

3.[理发店]①修就十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

②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4.[茶馆]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5.[水果店] 绿桔红柑奇香可挹,交梨大枣仙口同珍。

6.[ 伞店/酒店]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看世情如何?醒得少,醉得多。

7.[修鞋店] 赛诸葛难得出右,比女娲只差补天。

8.[裁缝店] 手巧何愁天衣无缝,心灵能做霓裳云霞。

9.[戏台]①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②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10.[酒坊]酿成春夏秋冬雨;醉倒东西南北人。

(五)趣味对联集锦。

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一幅佳作: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2、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

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3、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4、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

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5、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

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6、明代高则诚少负才名,有“神童”之誉,七岁时的某一天,高则诚身穿绿袍从学塾中归家,路逢官居尚书的邻居,尚书戏则诚曰:水出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则诚见尚书身着红袍,即对答曰: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尚书听了,连连惊叹“后生可畏”。

“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别是《诗经》和《论语》中的成句,能在即景应对中迅速地引用,确实是需要学问和才气的。

7、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8、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

有一年春节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