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6、民族分布
2017 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 8555 人,占 92.66%。本科毕业生中汉族 7384 人,其他 603 人。研究生中汉族 1171 人,其他 75 人
3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毕业生就业率 (一)全校就业率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1 日,2017 届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7366 人,就 业率为 79.78%;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6537 人,就业率为 81.85%;研究 生落实就业去向的 829 人,就业率为 66.53%。
本科毕业生中,师范类毕业生 3865 人,占本科毕业生 48.39%。非师范毕业生 4122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51.61%。
表 1-1-1 2017 届本科生毕业生人数
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 1173 人,博士研究生 73 人。
(二)毕业生结构 1、学院分布
1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篇 毕业生基本情况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结构
(一)毕业生人数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计 9233 人, 其中本科生 7987 人,占全体毕业生的 86.5%;毕 业研究生 1246 人,占全体毕业生的 13.5%。
表 1-1 2017 届本科生毕业生人数
5、国内就业区域分布
6、省内就业区域分布
7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二章 就业变化趋势分
一、就业率变化
1、近五年本科毕业生、本科中师范类毕 业生、本科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变化
2、近四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
二、就业结构变化
1、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变化
三、就业区域分布变化
1、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变化
2、性别分布
我校 2017 届毕业生中,男生为 2375 人,比例为 25.72%,
女生为 6858 人,比例为 74.28%。 3、生源结构
2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4、学科门类
(1)2017 届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5、师范类毕业生专业结构
(2)2017 届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3)2017 届研究生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哈尔滨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一所 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 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 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院校,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中 西部高校之一。
4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三、毕业生就业结构 (一)毕业去向
表 3-1-1 2017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
(二)升学情况
表 3-1-2 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
(三)就业行业
表 3-1-3 2017 届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
表 3-2-1 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
表 3-2-2 研究生升学情况统计
2、近四年,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
2、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区域变化
四、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变化
8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四、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变化
1、近三年,我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院校分布
2、近三年,我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区域变化(2015 年,2016 年,2017 年。)
9
6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七)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1、本科师范类、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 81.19%,实际 就业率 42.28%。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 82.46%,实际就业率 24.92%。
2、师范类毕业生毕业去向
3、师范类毕业生单位行业分布
4、师范类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三)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
(二)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1、2017 届毕业生男生就业率为 80.21%,女生就业率为 79.63% 2、本科男生就业率为 81.42%,女生就业率为 82% 3、研究生男生就业率为 71.43%,女生就业率为 65.07%。
(五)不同民族毕业生就业率
(四)不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
5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四)已就业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
(五)国内就业区域
(六)在黑龙江省就业区域
(2017 届毕业生中在黑龙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业人数为 2898 人)
表 3-6-1 2017 届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区域
表 3-6-2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区域 表 3-6-3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区域
学校设有 25 个学院(部),80 个本科专业,建有一批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 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校具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有一级、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4 个,一级、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04 个,6 个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和 7 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 合培养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