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和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揭秘魔术实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中校的化学教师许崇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和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第十单元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习分子性质时,学生们已经做过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实验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这为过渡到本节酸碱指示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为后面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打下了基础。
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酸碱指示剂和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他们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制酸碱指示剂,解密“铁树开花、彩色喷泉、杀鬼见血”等魔术、骗术的本质,从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节课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试验的学习情境,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碱指示剂,并验证其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了解常见的盐酸和硫酸及其有关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上引导与课下动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呈现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实验设计上谈谈:
四、实验设计
本节课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手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通过演示实验去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试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发现生活,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以点带面,培养学生
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试验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课下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去寻找现实生活中一些花朵、蔬菜,看看哪些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法
课上学生分组,对课下自主试验结果进行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师点评与学生归纳总结,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实验演示法:
本节用到酸有腐蚀性,为了安全,教师采用实验演示法,这样避免了说教实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效果与反思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作为试验器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这样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复杂的知识归纳大多采用了口诀的形式,便于学生知识整理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