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30.(25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
……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
(2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3分)(1)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
(2分)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
(3分)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
……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6分)(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
(6分,答出三点即可)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
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6分)(3)变化:由排斥到接受。
(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
(6分)(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4)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6分)2013校模拟——28.(24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
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的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1)依据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8分)(1)西方:民主制度。
东方:君主专制(2分)原因:(1)古希腊是多山多岛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
(2)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3)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末遭到破坏。
(6分)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
……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结合所学,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6分)(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
(6分,答出三点即可)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3)作者主张对近代中西方文化采用怎样的观点进行评价?针对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10分)(3)观点:辩证的观点。
(2分)评价:“保存国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
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
(2分)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
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
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分)评价:“醉心欧化”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2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6分)28.(23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
(6分)(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
(6分)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
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
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
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8分)(2)14世纪后的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17世纪后的欧洲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18世纪后的欧洲通过工业革命,采用机器大生产,逐渐实现了近代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
(8分)(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6分)(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中国近代化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
(6分)2012市模拟28.(25分)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各种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义地说,重商主义可以说是政府所采取的干涉政策,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繁荣和增强国家力量。
这种学说的核心主张是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依据该国国内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数量而定。
……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是西欧许多国家16、17世纪历史的特征。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国家是如何“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的”?(4分)试运用全球史观加以评价。
(2分)(1)实践: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4分,答出四点即可)评价:促进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2分)材料二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不应抽象的议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是非功过,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阶段评判它们的成败得失。
只有把特定的学说和主张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来考察,才能准确地评定它们的特定历史地位。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各自具有特定的历史适应性,不能出现历史错位。
——吴易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论争的历史考察》(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2分)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一种经济理论进行评价。
(6分)(2)方法:历史的评价,把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2分)经济自由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它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分)但当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却难以摆脱危机,这显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缺陷。
(3分)国家干预主义:20世纪30年代,当经济自由主义面对经济危机束手无策时,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
它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促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
(3分)但到20世纪70年代,当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时,说明了国家干预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
(3分)说明:指出分析方法得2分。
评价6分。
对于两个经济理论的评价,都从积极、不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每点3分,共6分。
材料三国家干预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由于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而深陷债务危机,而中国却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网‛。
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评论说:‚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