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学月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2、答題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業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机读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Cu-64 N-14 Fe-56 O-16 H-1 S-32 Zn-65 Ba-137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B 纸浆、草帽用漂白具有漂白性C 漂白粉漂白织物次氯酸具有氧化性D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HF与反应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由于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与空气中的CO2、H2O 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见光分解,剩下没有漂白性的CaCO3,A错误;B.SO 2具有漂白性,因此可以漂白纸浆、草帽等物质,B 正确;C.漂白粉可以漂白织物,是由于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与溶液中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CO 2发生反应,产生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C 正确;D.氢氟酸能够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是由于HF 与玻璃的成分SiO 2发生反应,产生了SiF 4气体,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
2.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瓶口出现白雾C. 新制氯水或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 Fe 在中的燃烧产物用数轴表示如下:【答案】B 【解析】【详解】A.Cl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A 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产生的HCl 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因此会看到在瓶口出现白雾,B 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 ,因而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液氯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 错误;D.Fe 在氯气中燃烧产生FeCl 3,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多少无关,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
3.下列各组离子加入试剂后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滴加稀硫酸酸化后:、、、NO 3-B. 滴加新制氯水后:、、、、C. 滴加浓盐酸酸化后:、、、NO 3- D. 滴加酚酞显红色:、、、【答案】D【解析】【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具有强的氧化性,会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H+、ClO-会反应产生弱酸HCl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溶液中,OH-与本组离子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4.亚硝酸钠()是一种具有咸味、有毒、具有防腐性,且价格比食盐()便宜的工业用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它的部分性质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B. 亚硝酸钠可以加到食品中,但添加量要符合规定C. 与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D. 上图所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亚硝酸钠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会变蓝色,而氯化钠和KI不反应,可以用来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A正确;B. 亚硝酸钠具有防腐性,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因此可以加到食品中,但添加量要符合规定,否则会引起中毒,B正确;C.依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NaNO2与N2H4生成NaN3和水,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2价变为-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方程式为:NaNO2+N2H4=NaN3+2H2O,C正确;D.从图中转化关系可知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氨和氯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5.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但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B. 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 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D. 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但由于铵盐中氮元素不都是以铵根离子形式存在,如NH4NO3的N元素,既有-3价的NH4+的氮元素,也有NO3-中+5价的N元素,所以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A正确;B.氨的喷泉实验是由于氨气极容易溶于水,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及氨水的碱性,B错误;C.在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与碱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C正确;D.氨中的N为-3价,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Cl2、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6.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淡黄色晶体B. 将通入硝酸酸化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后沉淀消失C. 除去中混有的、HCl 气体可以选用饱和的溶液D. 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是氧化性酸,常温下都能使金属铁、铝钝化【答案】C【解析】【详解】A.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容易溶于CS2,A错误;B.SO2具有还原性,会被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与溶液中的BaCl2发生反应产生BaSO4,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错误;C.SO3与水反应产生H2SO4,硫酸与饱和的NaHSO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SO2气体,HCl溶于水,也会与溶液中的NaHSO3发生反应产生SO2气体,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正确;D.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是氧化性酸,但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将Fe、Al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能使金属铁、铝钝化,而稀硝酸与Fe、Al会发生剧烈反应,不会产生钝化现象,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数量可满足需要,不含制气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OH-=Cl-+ClO-+H2OB. 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C. 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D. 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并提供水蒸气以验证HClO具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详解】A.电荷、原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l2+2OH-=Cl-+ClO-+H2O,A错误;B.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Cl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在Cl2中含有杂质HCl及水蒸气,先通过D装置除去HCl,再通过A装置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然后通过B验证Cl2是否具有漂白性,在通过C验证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由于氯气会导致大气污染,因此最后通过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故使用的装置的先后顺序为DABAE,B正确;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错误;D.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并抑制Cl2与水的反应的发生,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8.下列实验现象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A将稀硫酸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呈蓝色B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某溶液中含有溶液变成红色C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紫色褪去D 将通入漂白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将稀硫酸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发生反应:4H++O2+4I-=2I2+2H2O,A正确;B.若溶液中含有Fe3+,滴加KSCN溶液后会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血红色,B正确;C.KMnO4具有强的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会将SO32-氧化为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32-+2MnO4-+6H+=2Mn2++5SO42-+3H2O,C正确;D.SO2具有还原性,会被漂白粉溶液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Ca2++2ClO-+2H2O=4H++2Cl-+CaSO4↓+SO4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9.有a、b、c、d、e五种气体,现进行下列实验:(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则a、b、c、d、e依次可能是()A. 、、HCl、、B. 、、、HCl、C. 、、、HCl、D. HCl、、、、【答案】C【解析】【分析】由a和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为NO与O2的混合气;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b为氧气,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为NH3、HCl中的一种;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
【详解】由a和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为NO与O2的混合气;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b为氧气,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为NH3、HCl中的一种;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则a为NO,b为O2,c为NH3,d为HCl,e为SO2,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的知识,注意根据物质反应的实验显现进行推断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积累,并加以灵活运用。
10.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 能使溴水和品红溶液褪色C. 和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D. 新制的氨水、氯水放置时间较久而变质【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的吸水性使浓硫酸中溶剂的量增大,溶质的量不变,导致浓度降低;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导致浓度降低,所以浓硫酸和浓盐酸浓度降低的原因不同,A不符合题意;B.SO2是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其漂白性,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其还原性,褪色原理不同,B不符合题意;C.SO2、FeSO4都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溶液紫色褪色,C符合题意;D.氨水易挥发,浓度降低而变质;而氯水是由于其中的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而变质,故变质原理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