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做法一、以语言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分为:词汇、句型、对话、篇章1、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
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表达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
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
英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多方法,但在小学阶段,应该坚持听说领先原则;单词教学可以采取这样的层次:听单词、说单词(重复),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单词、认读单词(整体识别),把单词与图片或实物对应起来,最后才进入拼写的教学。
在教授词汇时,不要过早提出拼写的要求,不要过于追求拼写的正确性。
提高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①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准确性和自主性。
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掌握语音是学好词汇的前提。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常见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拼读形式,以增强词汇学习的准确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词汇打下扎实的基础。
单词教学的要求和顺序应该从音、形、义来考虑。
在教学新单词时可用音形结合的方式列出学生已学的相似词,逐渐加深他们对新词的音和形的印象。
如,教fun时,教师可先列出已学单词run, sun, bun,再通过这些已学单词引导学生说出fun的发音。
②创设词汇运用的情景,增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而对形象直观事物的记忆比较深刻。
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图片、动作、简笔画或多媒体等各种情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③活用游戏、小诗或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章兼中教授曾说“课堂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
游戏教学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词汇。
大小生、猜拳、转盘、猜测、地雷、正反手、叫号游戏等是老师们运用自如的游戏形式。
我的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是“Bingo”、“单词接龙”。
另外有趣的小诗或歌谣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也是词汇学习的好方法。
④加大词汇的复现率,增强学生记忆词汇的效果。
从语言学习规律来讲,词汇重现率的高低是学生记忆单词的关键。
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词汇,以尽量降低遗忘率。
加大词汇的复现率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利用同音词、形近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同类词等、采用联想、对比等方式、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如教学动物单词时联想与之有关的单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关联的词群,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从而达到复习和记忆词汇、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2、句型教学:句型(sentence pattern)也称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意义和结构特点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
句型具有代表性和常用性,是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如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型,就能为其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进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精妙的教学活动,合理并有效地进行句型教学。
教师在句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句型教学的程序是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的过渡。
机械操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句型结构的形式、语序、搭配,同时达到上口;意义操练一般就是在一定情景的配合下进行语言的创设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看图(屏幕):How does the elephant get to the banana?After getting bananas, which road does he choose? Why?学生在回答How does the elephant get to the banana?的时候,他必须知道该怎么走路线,更重要的是会自如地运用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在大象拿到香焦后,再问:After getting bananas,which road does he choose?Why?在他们表达意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操练句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②句型教学以情景教学为主,句型教学一开始就应利用各种媒介(实物、图片、多媒体、动作、表情和语调等)巧妙地设置情景,通过视、听、说活动呈现新句型,让学生感受其应用的场合和意义。
教师要在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含义,不要翻译句型的意思,也不能要求学生翻译句子。
如下图:有位教师在讲授“I can 句型”后把这几个动作单词连成一幅生动诙谐的画面,学生想不记住都难:I can climb. I can jump. I can fly. I can run. I can slide. I can’t swim.(Oh, no ,I can’t swim)。
看图(屏幕)③以多种形式循环操练句型句型操练如果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操练不仅能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趣味性较强的句型操练方法:诵读歌谣歌曲操练、故事情景操练、游戏活动操练。
我很有体会的游戏“Poor Jim”(可怜的吉姆).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可用班山任何一个自愿的学生的名字。
这个游戏特别适合操练”to have, there is,there isn’t ,to like ”等句子结构。
其程序如下:s1:Poor Jim has a headache. s2: No, he doesn’t have a headache. He has a cold. 以及Tick-tack-toe 游戏。
④在进行句型教学时,教师必须把句型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相结合。
教学中应注意句型的积累,在进行某一个话题或句型的教学时,不能只限对该句型或话题的教学,而应该尽量与以前所学过的句型或单词联系起来,使学生的信息逐步增加。
⑤“四多、三勤”。
“四多”即:在句型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三勤”即:勤举例、勤小结、勤练习。
勤举例:虽然句型在书本上能找到,但学生只会记着句子而不会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句型,教授新句型时必定因句型的难易程度举例。
如上例: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这个句型学生较难掌握,因而要多举几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如be 动词、地点、单复数、可数或不可数等方面。
勤小结:揭示句型之间的细微差别,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在运用时就不易混淆。
如:It is time for class,也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It is time to have a class。
勤练习:练习是巩固旧知识运用新知识,减少遗忘的有效方法。
练习也讲究形式,一般以造句,填空,选择,改错等形式来复习旧句型、巩固新句型。
综上所述,句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
教师应积极创设真实的情景,组织形式多样和贴近小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对话教学:按表达的内容分类,可分成:单纯对话:它指双方表达的思想意思连贯一致,不存在答疑,只是表达情感或问候;答疑对话:它是为了回答提问者而做出应答的对话方式;情景对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就某一情景而进行的问答方式。
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丰富的情境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利用对话文本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①导入话题,感知对话文本教材中诸如数字、颜色、食品、学科、课程、业余爱好、季节、问路等话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因此,教师要抓住对话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中感知对话文本。
英语对话课的导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
导入More exercise这篇语言材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就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
如:Who’s good at PE in your class? Who can swim? Who runs faster? 引导学生回答××× runs faster than ×××,由此引入话题。
b情境导入法。
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设置恰当的情境能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语言材料。
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
如在教学In class这篇对话时,教师可创设真实情境,让一个学生晚一分钟进教室,由此引出“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Sorry,I’m late.””“Don’t be late again.”这样,在师生间的真实对话中教学的主题(当迟到了应该怎样用英语表达)被自然导入。
c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
例如:在学习How many句型时,可以先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和数字相关的内容:加减法、电话号码、整点时间表达等,通过复习,引出本课重点句型,这种前后衔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自信、更积极地走入对话文本。
d 设疑导入法。
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导入Time时,有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让学生猜测“What is it?”“It’s a playground, I think.”“Perhaps it’s a sun.”“ Maybe it’s a face.”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
这时,教师简单几笔,在大圆上依次添上了数字12、3、6、9和长短针。
“It’s a clock.”随着谜底的破解,教师自然导入对话主题。
②分段突破,解读对话文本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的对话篇幅长,语言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对话文本有一定的困难。
在对话教学“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原则的统领下,可以将整篇对话文本分解成背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几大块,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解读对话文本,以此达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理清脉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