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模型一、层次分析法讲解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下面的问题:例1 选择旅游地国庆节即将来临,张鶇一家准备去旅游,他们想从黄山、桂林、北戴河三个旅游景点选出一个,请帮助他们作出最佳选择。

根据什么作出选择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作问题的分析,以便得到选择景点要考虑的因素.问题的分析:景点的选择大体上有两方面要考虑:1、是旅游者自身的情况;2、是对景点的评价。

首先分析旅游者的情况:如果经济条件宽绰、醉心旅游,自然特别看重景色条件,那么景色在他的心目中的比重就大。

如果平素俭朴,则会优先考虑费用,即费用的比重就大.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条件,旅游条件,饮食比较关注。

因此,应该考虑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因素在张鶇一家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如何衡量这五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呢?其次,如何评价景点呢?自然应该就上面的五个因素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对景点进行评价。

最后,还要把旅游者的情况和对景点的评价进行综合,以便选定最佳的旅游景点.可是如何综合呢?下面我们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1)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2)中间层(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还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3)最低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就本例题而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层次模型:层次分析法的第二步: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建立好层次后,就可以进行各因素之间的比较了.首先考虑对于选择旅游地而言,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准则在张鶇一家心目中的影响,即:对于第一层目标来说,第二层各因素的权重。

由于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这五个准则的影响,因此层次分析法采用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影响(权重)。

具体做法是:通过与张鶇一家交谈,让他们用表一的尺度衡量这五个景色相互之间的重要性:表 一 比较尺度的取值方法i j C C 相等 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尺度ij a13579注:如果对i j C C 的判断介于上述相邻判断之间,则ij a 的取值分别为2,4,6,8。

他们在这五个准则之间做了比较:12a =景色的重要性C 1:费用的重要性C 2=1:2 13a =景色的重要性C 1:居住条件的重要性C 3=4:1 14a =景色的重要性C 1 :饮食的重要性C 4=3:115a =景色的重要性C 1 :旅途条件的重要性C 5=3:1 ...其余数据如下:23a =C 2 : C 3=7 : 1 24a =C 2 : C 4=5 : 1 25a =C 2 : C 5=5 : 1 34a =C 3 : C 4=1 : 2 35a =C 3 : C 5=1 : 3 45a =C 4 : C 5=9 : 1 1ij jia a =(i j >) 1ii a =由此可得到矩阵:1143322175511111()4723112153511131355ij A a ⎛⎫ ⎪ ⎪ ⎪ ⎪ ⎪== ⎪ ⎪ ⎪ ⎪ ⎪ ⎪⎝⎭称之为成对比较矩阵(或判断矩阵),是第二层各准则对第一层的比较矩阵。

仿照准则层对目标层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我们可以构造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即对准则层的每个因素,将旅游景点进行比较。

方案层对C 1(景色)的成对比较矩阵:1C2C 3C 4C 5C1C 3C 4C5C2C11251/2121/51/21B ⎛⎫ ⎪= ⎪ ⎪⎝⎭方案层对C2(费用)的成对比较矩阵211/31/8311/3831B ⎛⎫ ⎪= ⎪ ⎪⎝⎭方案层对C3(居住)的成对比较矩阵3P 1P2P 3P 1P2P 3P1P 2P 3P 1P 2P3P1P2P 3P1P 2P31131131/31/31B ⎛⎫ ⎪= ⎪ ⎪⎝⎭方案层对C4(饮食)的成对比较矩阵41341/3111/411B ⎛⎫ ⎪= ⎪ ⎪⎝⎭方案层对C5(旅途)的成对比较矩阵3P1P2P 3P1P 2P5111/4111/4441B ⎛⎫ ⎪= ⎪ ⎪⎝⎭这样,我们就得到六个成对比较阵: //////////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513153151A ⎛⎫ ⎪⎪⎪= ⎪ ⎪ ⎪⎝⎭11251/2121/51/21B ⎛⎫ ⎪= ⎪ ⎪⎝⎭211/31/8311/3831B ⎛⎫⎪= ⎪⎪⎝⎭31131131/31/31B ⎛⎫ ⎪= ⎪⎪⎝⎭41341/3111/411B ⎛⎫⎪= ⎪ ⎪⎝⎭5111/4111/4441B ⎛⎫ ⎪= ⎪ ⎪⎝⎭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步:计算这些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权重),并判断这些矩阵是否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的第四步: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最后得到的组合权向量就是三个景点在张鶇一家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可据此向他们推荐权重最大的景点.将这些矩阵一并输入事先编写好的程序cengcifenxifa.m ,可完成第三步和第四步,然后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分析.以上是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下面讲解如何看程序的运算结果,并对矩阵进行调整。

(1)矩阵的调整在程序的运算结果中,首先是第二层对第一层的运算结果:一致性比率CR>=0.1,表示A 有矛盾, 并且矛盾的程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必须调整.调整的方法可以请张鶇一家重新将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进行比较,直至得到一致性比率小于0.1的矩阵,经过调整,张鶇一家将饮食和旅途条件的重要性之比进行了修改,改为4:1,即:3P1P 2P 3P1P 2P//////////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413153141A ⎛⎫ ⎪⎪⎪= ⎪ ⎪ ⎪⎝⎭重新运算,可以发现,矩阵A 满足了一致性要求。

同样,如果其它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大于或等于0.1,那么也要进行调整。

顺便讲一下,A 为什么会有矛盾:1143322175511111()4723112153511131355ij A a ⎛⎫ ⎪ ⎪ ⎪ ⎪ ⎪== ⎪ ⎪ ⎪ ⎪ ⎪ ⎪⎝⎭,12122323172C C a a C C ====1372C C ⇒= 但从矩阵A 中可以看到,134a =,即122313a a a ⋅≠这就表明,张鶇一家的判断是有矛盾的,此时,称矩阵A 是不一致的.(2)看看结果中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的含义:第2层对第一层的成对比较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2579,0.46239,0.052623,0.14266,0.08564)它依次表示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这五个因素在张鶇一家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至于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等等在后面介绍。

在整个程序结果的倒数第二行是: 第 3层(C1,C2,C3)对第一层的组合权重为: 0.32262 0.24408 0.4333它们是对于选择旅游目的地,桂林、黄山、北戴河三个景点的最后权重。

并且在最后一行,总的组合一致性通过的前提下,可据此向他们1C2C 3C 4C 5C1C 3C 4C 5C2C推荐权重最大的旅游景点北戴河。

下面介绍矩阵的特征值和矩阵的一致性: 定义:如果一个矩阵()ijn nA a ⨯=满足如下条件:0ij a >,1ij jia a =则称A 为正互反矩阵。

在此基础上,如果ij jk ik a a a ⨯=则称矩阵A 是一致性矩阵.(3)下面讲解一致性矩阵的特征值的含义:设有一块大石头,重量为W ,被砸成n 个小块,重量分别为12,,...,n w w w ,将这n 个小石头的重量两两比较,令iij jw a w =,那么可以得到成对比较矩阵:111122221212......()...............n n ij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a w w w w w w ⎛⎫ ⎪⎪ ⎪⎪==⎪ ⎪ ⎪ ⎪ ⎪⎝⎭显然,A 是一致性矩阵。

另一方面,设(,,.)122T w w ww W W W=⋅⋅⋅,它可以表示各个小石头在原先整块大石头里的分量(或权重),作乘积11111222221212........................n 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w nw W w w w w W w w w ⎛⎫⎛⎫⎪ ⎪ ⎪ ⎪ ⎪ ⎪⎪⎪⋅== ⎪ ⎪ ⎪ ⎪ ⎪⎪⎪ ⎪ ⎪⎝⎭⎝⎭即:矩阵A 有特征值n,权重向量w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

而对于一致性矩阵,有下面的定理:定理:n 阶正互反矩阵B 的最大特征根n ≥λ,且n =λ时,B 是一致矩阵. 如果B 不是一致矩阵时,它的最大特征根λ必定不等于n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成对比较一致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各小石块在大石块中的权重.但是如果正互反矩阵A 不是一致矩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例如下面的矩阵:1143322175511111()4723112153511131355ij A a ⎛⎫ ⎪ ⎪ ⎪ ⎪⎪==⎪ ⎪ ⎪ ⎪ ⎪ ⎪⎝⎭,1223131**72a a a =≠, 如果A 不是一致矩阵时,它的最大特征根λ必定不等于n ,那么用λ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就存在偏差。

并且λ比n 大的越多,偏差也越大,矩阵A 的不一致程度就越大。

通常定义一致性指标:1nCI n λ-=-,来表示矩阵的不一致程度。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由于在实际操作当中,获得一致性矩阵的难度相当大,故在实际操作中,允许成对比较矩阵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为了确定成对比较矩阵A 的不一致程度的容许范围,Saaty 引入了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其值见下表:表二 随机一致性指标 特征值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表中的数据是对固定的n ,随机模拟构造100—500个矩阵,形成A ,计算CI 即得RI 。

定义一致性比率 CR = CI /RI ,当CR <0.1时,认为可以接受A 的不一致性,即A 通过一致性检验(4)下面讲解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那么第三层(桂林、黄山、北戴河)对第一层的权重是多少呢?这个权重就是组合权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