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
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12600722j
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
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
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
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
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
第三章概率(3学时)
第一节基础概率
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
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
第一节二点分布
第二节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二项分布
第四节多项分布
第五节超几何分布
第六节泊松分布
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
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
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
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
第一节名词解释
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
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统计假设
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假设
二、求抽样分布
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
四、计算检验统计量
五、判定
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
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
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
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
第三节列联强度
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
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
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第四节相关
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
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
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
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
第一节非参数检验
第二节符号检验
第三节符号秩检验
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
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
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
二、参考书目
1.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2.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社会统计学导论,周德民、贺翠微,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7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第三章到第七章是重点章节。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课堂讨论、学生作业等教学环节。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本学期社会统计学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实行多媒体教学。
2、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理论部分,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题的形式加深理解。
3、对学生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以上教学改革,其目的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
2013年12月。